科研产出
高山杜鹃离体叶片高效再生及其再生途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的高山杜鹃植株再生体系,以6种(‘Percy Wiseman’、‘Cunnigham’s White’、‘Halfdem Lem’、‘Madame Masson’、‘Scintillation’、‘XXL’)高山杜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分化的基因型效应和外源激素效应,并通过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其再生途径。结果表明,TDZ诱导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的效果好于ZT,0.04~0.08 mg/L TDZ诱导离体叶片的分化率可达100%,叶片平均分化不定芽数为5.67~13个/片。6种高山杜鹃均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候选材料,其中‘Scintillation’‘、Halfdem Lem’和‘Cunnigham’s White’的再生能力更强。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的再生途径主要为器官直接再生,其中‘Percy wiseman’和‘Madame Masson’除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外,在TDZ诱导下少量叶片存在愈伤组织间接再生途径分化不定芽。试验结果可为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芽机理,提高其植株再生频率和遗传转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离体叶片 高效再生 组织细胞学 再生途径


缅甸稻飞虱的发生和防控情况(英文)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飞虱是缅甸水稻种植区常见且分布广泛的一类害虫,可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稻飞虱的爆发与高产品种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一致性,同时其种群变化也与天气条件有关。近年来,缅甸中部部分省份稻飞虱大量孳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雨季稻飞虱种群增加,7月和8月为高峰期。在缅甸,主要通过培育抗虫、抗旱、抗逆等水稻品种来防控稻飞虱。同时用诱虫灯进行早期入侵的虫源的监测,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缅甸部分农场还采用了病虫害综合管理系统(IPM),以建立健康、安全、可调节的水稻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


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6种杀虫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 建立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6种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提取液采用QuEChERS前处理后上机测定.优化的色谱条件为:DB-1石英毛细管柱(0.53 mm×1.50μm,30 m),采用程序升温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6种杀虫剂在0.01~1.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为0.02~0.025 mg/kg,6种杀虫剂平均回收率为81%~11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0.870%~7.29%(n=3)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葡萄酒中6种杀虫剂残留痕量分析.


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 2021
摘要:2018-2019年在云南水稻高产区,选用云恢290、滇屯502、超优1000、明两优829等4个不同类型品种,以传统"一炮轰"的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对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炮轰"相比,2018年和2019年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成穗率分别平均提高9.6%和11.0%,伸长节间数不变,总叶片数分别减少0.6叶和0.5叶,产量增加50%;2年均增收2.0万元/hm2,增收分别达52.3%和51.5%。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有利于构建高产质量群体,从而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


弗里熊蜂蜜罐中糖液成分分析
《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熊蜂是众多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以采集并贮藏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本研究旨在探究熊蜂的营养需求及明确其对采集的食物是否存在酿制过程.[方法]利用白砂糖溶液(糖浓度50%)饲喂弗里熊蜂Bombus friseanus蜂群,收集并检测其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作为处理组样品;同时将上述白砂糖溶液置于灭菌离心管中,排除熊蜂取食,作为对照组样品,测定贮藏期间处理组和对照组糖液的pH值、糖浓度、糖组分及α-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结果]弗里熊蜂B. friseanus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pH值平均为3.74±0.13,显著低于对照组(6.55±0.15);糖浓度与贮藏时间显著正相关,贮藏6d后糖浓度显著高于贮藏1~3 d时的;糖液组分更加丰富,除蔗糖外利用HPLC还检出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海藻糖,贮藏4~5 d的糖液中己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贮藏1~3 d和6~7 d时的,己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与蔗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总糖中果糖和麦芽糖含量与贮藏时间极显著负相关,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分别与贮藏时间极显著正相关.贮藏6d的糖液中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其他贮藏时间样品间c-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而所有样本的转化酶活性在21.17~38.05 U/g FW之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结论]弗里熊蜂B.friseanus采集人工饲喂的糖溶液贮藏在蜜罐中,经其加工后发生了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揭示熊蜂存在酿蜜能力.本研究的结果为熊蜂生物学及繁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地下芽库及成苗的影响研究
《中国糖料 》 2021
摘要:宿根蔗机械化收获造成蔗区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能改变,甘蔗地下芽库生长发育和后期出苗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甘蔗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研究以机收对宿根蔗地下芽库构成及萌发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两种收获方式(机收和人工收获)为主区,5个甘蔗品种("ROC"22、GT32、YZ05-51、FN39和YT93-159)为副区,在大田条件下连续3年研究收获方式对土壤紧实度、宿根蔗地下芽库数量和萌发成苗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机收能显著增加土壤紧实度,在10 cm和20 cm土壤深度条件下,3年宿根甘蔗机械收获土壤紧实度较人工收获分别增加了72%~200%和41%~155%;随宿根年限的增加,人工和机收处理,甘蔗地下芽库数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人工收获呈增加趋势,而机收呈降低趋势,第3年宿根人工收获条件下地下芽库总数量为178个/m2,显著高于机械收获的92个/m2;地下芽库数量及萌发率与宿根发株成苗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机收处理下的宿根蔗成苗量更依赖地下芽库的萌发率.
关键词: 甘蔗 宿根 机械收获 人工收获 机械压实 地下芽库 成苗


密度和氮肥对'云大麦12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创造全国青稞高产纪录的‘云大麦1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及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对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仅对单株分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4个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密氮互作对产量、农艺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影响均不显著;仅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在8.5×105/hm2、施氮量在112.5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这是‘云大麦12号’的高产最优密度和氮肥方案。


半边红李炭疽病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探明绥江半边红李炭疽病为害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李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以绥江县2个主要种植区会仪镇和新滩镇的6个半边红李果园为研究对象,对炭疽病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保存;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及核糖体ITS序列对绥江半边红李树炭疽病致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病害调查表明,新滩镇比会仪镇的危害程度严重。单孢分离获得15株分离株,各分离株平板菌落形态略有差异,获得4类不同的分生孢子,经回接验证均致病。rDNA 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初步推定半边红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复合群(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和暹罗炭疽复合群C. siamense species complex。该研究探查了半边红李炭疽病的为害状况,获得了李炭疽菌的单胞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了半边红李炭疽菌归属的复合群。


氮肥用量对云南高原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产量、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高原粳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选用云南高原非糯粳稻‘楚粳28’和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为试验材料,按照当地常规氮肥施用模式,设置施氮量为0、75、150、225、300 kg/hm2(N0、N1、N2、N3、N4)5个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2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在N1处理下‘云科粳1号’产量及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楚粳28’,其他处理下‘楚粳28’的产量大于‘云科粳1号’。氮肥处理使‘楚粳28’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平均比‘云科粳1号’高13.36%和6.24%。氮肥使‘楚粳28’生育期延长了1~8天,总叶片数增加0~1叶,使‘云科粳1号’生育期延长了2~9天,总叶片数增加0.3~1.1叶;氮肥处理下‘楚粳28’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氮量平均比‘云科粳1号’分别高4.42%和18.43%,‘楚粳2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云科粳1号’高2.66%。综上,非糯型粳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高于糯型粳稻,非糯粳稻‘楚粳28’适合的氮肥用量为225 kg/hm2,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适合的氮肥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 非糯型粳稻 糯型粳稻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