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继代培养中烟草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和染色体的变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摘要:具有分化能力的烟草花粉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经过13个月的继代培养,其分化能力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单倍体细胞逐渐减少,产生大量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发现不同激素水平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效应也不同。

关键词: 烟草 组织培养 染色体变异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稻(Oryga Sativa L.)分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兼论水稻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对1270多份亚洲栽培稻各生态型地方品种及普通野生稻的分析表明,鉴别籼、粳及野生稻用萌动期种子检测酯酶同工酶效果较好,可出现16条酶带,其中10A为粳稻主特征带,11A为籼稻的主特征带,13A为Aus及一部分西南亚籼的主特征带,14A为普通野生稻的主特征带。10A、11A、13A、14A与栽培稻起源及籼粳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分籼粳的指标。本文还对国内外各研究者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酯酶同工酶分析 籼粳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差异成因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发时的休眠性相一致。粳品种在组合中对愈伤及其高峰期的出现有促进,而籼品种相反。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交脉蚜及其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virus)是严重的香蕉病毒病害。系统侵染种苗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源。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el)是二次传播媒介昆虫。1985—1990年作者研究了交脉蚜的传毒、繁殖速度。调查蕉园生态系中蚜虫的种群动态和寄主范围,实验药剂防治效果,并据此探讨了香蕉交脉蚜的防治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三十种元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探讨了用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三十种元素的方法。本法最低检出量基本满足血清样品的测定要求。方法回收率在95—105%之间,重复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对于探索血清元素含量与疾病的关系及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雾化 人血清 氢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束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用纯化的香蕉束顶病毒(BBT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细胞与骨髓瘤NS-1细胞融合。经HAT培养液选择性培养,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孔。阳性杂交瘤用有限稀释法克隆,间接ELISA法复筛,最后获得201E_3、302C_4两株稳定分泌抗BBT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M。纯化后的腹水抗体,用间接ELISA和斑点法(DIA)检测了采自云南河口、个旧和澳大利亚的BBTV病样样品,表现出特异性反应。最高效价达1:64000,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16。经3个月连续培养,仍能稳定分泌抗BBTV McAb.结果表明,已建立了稳定分泌抗香蕉束顶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McAb能应用于香蕉束顶病的诊断和病毒的研究。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状况,用云南省14个地区采集的约300个稻瘟病菌株和分离自龙爪稷上的A.a交配型标准菌株,在燕麦片培养基上作了交配。交配结果是:西双版纳州、曲靖地区的分离菌中A,a两交配型菌都有;楚雄州、大理州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昆明、保山、玉溪、文山、昭通、迪庆、临沧及怒江等地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红河州和丽江地区的分离菌都末形成子囊孢子,无法确定其交配型。此外,曲靖地区龙爪稷上分离10个梨孢属菌株及日本茨城县糠稷上分离的7个梨孢属菌株,分别与上述标准菌株、云南省稻瘟病菌株、日本秋田县稻瘟病菌株作了交配,都末形成有性世代。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有性世代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用刘来福(1979)法对10个啤酒大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特性、相关性及其距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穗粒数、千粒重的遗传力及其变异系数较大,选择潜力较高;(2)熟期与产量,穗粒数及穗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选用中晚熟品种利于提高产量;(3)遗传距离大小与熟期差异密切相关。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数量性状 遗传参数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茶树的起源与分布——根据茶叶香气组分中萜烯指数化学分类所作的推论(英文)

茶叶科学 1992

摘要:茶挥发性成分中的萜烯醇类具有生物合成的遗传特性。根据萜烯指数(即: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十香叶醇)比值,TI〕所作的化学分类表明,云南省茶的 TI 值接近于1.0,而分布于其他产茶省区的茶树 TI 值均低于上述值,并伴随有由西南向东和东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云南引入的日本山茶,具有与云南相近的 TI 值,而日本当地茶树品种的 TI 值与中国浙江相近似,因而推测中国茶树的原产地为云南,然后沿长江和沿海逐渐向东和南方传播。

关键词: 茶树 起源 化学分类 传播途径 萜烯指数

十余种常见野生食用菌氨基酸组成分析

中国食用菌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告了十余种采自昆明集市的常见野生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全面,且各具特色,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氨基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