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稻油轮作农田土壤碳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设置不同有机碳源相同施用量的7 a长期定位试验,该文基于土壤碳氮转化功能基因cbbL和nifH,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土壤固碳和固氮功能厌氧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及种群组成对有机碳源输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源对土壤碳转化功能厌氧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而显著降低氮转化功能厌氧微生物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有机碳源输入可促进土壤碳氮转化功能厌氧微生物群落差异性增强,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种群的相对丰度(p<0.05)。在土壤环境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固碳厌氧细菌群落的解释度最高,全氮含量对厌氧固氮细菌群落的解释度最高。有机碳源的外源输入主导了氮转化功能厌氧微生物种群的生理生态功能,进而对氮转化作用的过程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了解土壤厌氧微生物结构变化对土壤碳氮素变化产生的影响及其途径,为区域农田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及合理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有机碳源 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 碳转化细菌种群 氮转化细菌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甘蔗制成的红糖品质差异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用于红糖加工代表性较强的16个甘蔗品种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法熬制红糖,对红糖样品的营养指标、品质指标、多种矿物质元素、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多酚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选三、柳城05-136、川糖61-408、台糖134和CO 419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好;四川芦蔗和桂林竹蔗制成的红糖因为蔗糖含量过低而还原糖含量过高,不易成型且易吸潮而不适合制作红糖,但二者的总多酚含量最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也能达到1 317.84 mg/100 g~1 346.10 mg/100 g,可以考虑作为生产液体红糖的原料;云蔗05-51制成的红糖蔗糖分最高,ROC 25制成的红糖氯化物含量最高,这二者更适合生产需要结晶提纯的白砂糖;其余品种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为适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开发。

关键词: 甘蔗 红糖 品质指标 营养成分 差异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悠悠贡山情,共创脱贫路

蜜蜂杂志 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在桑树上混合施用对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农药在桑树上混合喷施对云南省常用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按1∶1∶1混配后喷施防治桑树害虫,分别采摘药后10和14 d桑叶饲育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等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并调查其龄期发育经过、生命力成绩(结茧率和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及卵质成绩(单蛾良卵数、不良卵数和总产卵数)。【结果】3种农药混施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以药后10和14 d采桑叶饲育家蚕,发现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发育经过均未受影响,且无急性中毒死亡现象。饲育药后10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和云蚕8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影响较大;对云蚕8A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但其生命力和茧质成绩均受影响;对皓月A的生命力和茧质成绩有影响;对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质成绩有影响。饲育药后14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影响不明显,但对皓月A的生命力有一定影响;对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层率影响不明显;除云蚕8B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外(P<0.05),对其他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影响也不明显。【结论】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取食药后10 d桑叶后其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食药后14 d桑叶后除云蚕8A、云蚕8B和皓月A外,其他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影响不明显,表明云蚕7A、云蚕7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5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药后14 d采桑叶饲育安全。综合家蚕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不同品系家蚕原原种对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药剂混施的敏感性排序为云蚕7B>云蚕8B>皓月A>云蚕7A>云蚕8A>菁松B>皓月B>菁松A。

关键词: 家蚕原原种 农药混施 桑叶 安全性评价 生命力 茧质成绩 卵质成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勐腊"三区"科技服务途中遇"蜂"险

蜜蜂杂志 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检测技术的青稞品种鉴定方法的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筛选出一套SSR核心引物,建立青稞DNA指纹鉴定体系,为青稞品种选育、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检测技术方法.首先以形态差异大的24份种质为材料,对198对SSR引物进行初筛,筛选出42对多态性好、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并对之进行荧光标记.采用筛选出的42对引物对226份材料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最终筛选出28对SSR荧光引物建立基于高通量荧光SSR标记的青稞品种鉴定体系.采用28对SSR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进行226个青稞材料的鉴定.2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5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1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48-0.86,平均为0.68;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44-0.84,平均为0.65.226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0.99,该套引物可以将大部分参试材料区分开.从28对SSR引物中选择了7对分布于不同染色体上、扩增和检测效果较好的引物(Bmag0211、Scssr07759、HVM62、EBmac0679、Scssr03907、Bmag0870、EBmac0827),构建青稞品种(系)DNA的指纹图谱库.为消除不同检测平台、不同试验批次等引起的误差,为7对SSR核心引物各主要等位变异选择相应的参照品种,作为普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读带依据.最终构建了在2个检测平台(毛细管电泳平台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平台)通用的SSR分子标记青稞品种鉴定体系.

关键词: 青稞;SSR标记;核心引物;指纹图谱;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肥和追肥对金铁锁药材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为确定金铁锁优质高产栽培适宜的基肥和追肥施用量,采用正交设计L16(45),研究了3个基肥因素机肥A、磷肥B、复合肥C和2个追肥因素磷酸二氢钾D、硼肥E不同水平配施后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和追肥的类型和施用量对金铁锁药材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同,5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A、B、C、D、E;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生产金铁锁药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磷酸二氢钾0.3%、硼肥0.05%;对金铁锁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B、D、C、E,生产种子基肥和追肥适宜配比施用量分别为有机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1125 kg/hm2、磷酸二氢钾0.3%、复合肥450 kg/hm2、硼肥0.1%.

关键词: 金铁锁;正交试验;基肥;追肥;施肥量;最优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毛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毛茛初代培养无菌苗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细胞生长素NAA,对花毛茛进行初代诱导、增殖培养,继代生根培养,并以不同比例泥炭、蛭石、珍珠岩、河沙为基质,对花毛茛进行炼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初代诱芽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2 mg·L-1 NAA,诱导率达100%;增殖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1 mg·L-1 NAA,增殖系数为5.0;继代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NAA,生根率89.9%;移栽最适基质为泥炭∶河沙∶蛭石=6∶2∶2,成活率100%。

关键词: 花毛茛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生稻稻瘟病抗性评价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 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PR24)、云大25(PR25)、云大101(PR101)、云大107(PR107)、父本长雄野生稻、母本RD23、(RD23/长雄野生稻)F1进行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父本长雄野生稻、(RD23/长雄野生稻)F1代及5个多年生稻品种(系)表现为高抗稻瘟病,而母本RD23表现高感稻瘟病,推测PR23、PR24、PR25、PR101和PR107这5个多年生稻品种(系)的稻瘟病抗性可能来源于长雄野生稻。其中,PR23、PR25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来自于长雄野生稻的Pi5基因和Pita-2位点,PR24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来自长雄野生稻的Pita-2位点,PR107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来自于长雄野生稻的Pi5基因和Pish位点;PR101中未检测到本文中涉及到的基因或位点,推测其稻瘟病抗性来自长雄野生稻内未知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多年生稻稻瘟病抗病育种、品种布局、植保技术制定等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稻瘟病 抗性评价 长雄野生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3种杀虫剂手性农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普洱茶(晒青毛茶和普洱熟茶)中呋虫胺、水胺硫磷、茚虫威等3种手性杀虫剂对映异构体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1%乙酸的乙腈作为提取溶剂,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混合石墨化碳黑(carb)净化,经Chiralpak IG手性柱分离,UPLC-MS/MS测定,基质外标法标定量.结果 3种农药的在0.002~0.2 m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3,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025~0.25 mg/kg.晒青毛茶和普洱茶中3个添加水平(0.025、0.05和0.5 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73.57%~123.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n=6)在2.6%~18.7%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成本低,可以用于测定普洱茶中3种手性杀虫剂农药残留.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手性杀虫剂 茶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