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家肥与化肥梯度减施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1
摘要:为探索出云南小麦施肥的最佳模式,筛选出科学合理的小麦施肥方法,减少麦田化肥施入量,提高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并为小麦绿色栽培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底肥尿素、复合肥、硫酸钾与猪粪配置处理,进行小麦梯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施20%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7 210.05 kg/hm2,增效最大,达3 550.51元/hm2;减施20%、40%及60%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减施60%的处理使小麦能获得7 035 kg/hm2的较高产量,而且化肥投入仅为1 170元/hm2,农户增加纯收入1 988.40元/hm2,增收最多。


2个引种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品质性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钦州红荔和草莓荔2个引进荔枝品种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果实品质性状,为云南省荔枝产区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引种试验,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荔枝品种妃子笑和怀枝为对照,分析2个引进荔枝品种与对照品种的品质差异,以及2个引进品种在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差异.[结果]钦州红荔与草莓荔的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果重和可食率均优于各自对照品种(妃子笑和怀枝);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钦州红荔6月下旬成熟,妃子笑6月中旬成熟,草莓荔与怀枝均在7月中旬成熟;钦州红荔平均单果重(40.5 g)低于原产地水平(44.7 g),可食率(79.27%)基本达原产地水平(78.89%),可溶性固形物和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原产地水平.草莓荔可溶性固形物(19.10%)高于原产地水平(17.73%),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及平均单株产量均低于原产地水平.[结论]钦州红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且品质性状优于原产地,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草莓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优于当地对照品种,但品质性状低于原产地,有待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 荔枝;果实品质;引种;怒江干热河谷;云南


不同菌剂发酵蔗梢饲料的品质差异研究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广谱性发酵菌剂对蔗梢青贮效果的影响.选取ROC 22蔗梢为试验材料,以5个不同产地的发酵菌剂进行青贮(菌剂发酵组,A~E),设置空白组(未发酵组,CK1)和对照组(自然发酵组,CK2).对各组样品的水分、pH值、发热量、微生物菌群、蛋白质、粗脂肪、抗营养因子、纤维分析及发酵后的有机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显示,青贮后,蔗梢的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及纤维得到改善,微生物菌群丰富,有机酸提高、pH值降低,有助于延长保鲜期.研究表明,菌剂发酵D组青贮饲料品质最佳,菌剂发酵组青贮饲料在各个指标上均优于自然发酵组.
关键词: 蔗梢;菌剂;青贮;品质差异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摸清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旨在为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云南省泸水市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野外普查采用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信息和实物凭证,共调查40块样地200个样方套,覆盖泸水市所有乡镇,涉及自然植被面积2828.3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8.29%。通过调查,采集制作腊叶标本1002号,经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8科545属857种。调查到重点药材113种,珍稀濒危药材15种,收集整理52个民族民间验方,调查澄清民间习用品种8种。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中药材产业发展滞后,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研究步伐、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 泸水市 药用植物 中药 资源普查 资源保护 分析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云南新平蔗区发现甘蔗白条病
《中国糖料 》 2021
摘要:利用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 (Ashby) Dowson]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2019年采自云南新平蔗区的8份疑似甘蔗白条病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扩增得到大小约608 bp的特异性条带,GenBank登录号为MT625864~MT625871。这些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X. albilineans)GPE PC73菌株基因组上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denosine triphosphate-bi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基因abc(基因号XALc_1791)的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些白条黄单胞菌菌株序列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合田间症状诊断和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新平蔗区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这是云南新平蔗区首次发现。


云南柠檬灰霉病为害症状与发病适期观察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云南瑞丽市勐典的柠檬上,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灰霉病主要在柠檬开花期侵染为害,并且在柠檬果实整个发育期间都伴有灰霉病菌诱导的果面脊状、锥状的凸起,或网状、块状的疤痕果。在柠檬的4个开花期中,春花和冬花容易受灰霉病菌侵染,夏花和秋花不易受侵染。柠檬开花期灰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果园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发病高峰期,柠檬园的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24 h的平均空气湿度为98%~100%、平均温度为17.6~18.9℃。在柠檬盛花期至第一次生理落果期,连续2~3 d以上出现低温、高湿天气,柠檬灰霉病侵染比较严重。


玉米–绿肥轮作体系下光叶紫花苕的氮肥替代和土壤肥力提升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不同翻压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绿肥的养分供应潜力,为玉米–绿肥轮作系统中的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和2019年在云南省嵩明县开展玉米(黑糯1号)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冬闲(CK);不施氮肥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5000kg/hm2 (G1)、30000 kg/hm2 (G2)、45000 kg/hm2 (G3);冬闲+常规氮肥N 270 kg/hm2 (FN)。光叶紫花苕冬季种植,在玉米播种前翻压。在玉米收获期,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同时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pH和有机质含量。【结果】2018年各绿肥处理G1、G2、G3的玉米产量分别相当于FN处理的78.14%、88.88%及92.86%,2019年G1、G2、G3处理的产量水平相当于FN处理的98.92%、104.22%和113.91%,相较第一年,次年各绿肥处理产量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2018和2019年各绿肥处理株高、穗位高、秃穗长及单穗重等相较于FN多无显著差异;2018年FN处理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秸秆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2019年G3处理地上部氮积累量比FN、G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2.02%、33.91%。2018年玉米FN处理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4个施肥处理间磷积累量无显著差异,3个绿肥处理的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N处理;2018年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等显著增加,即土壤培肥效果随绿肥应用年限增加有所提升;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及单穗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均为20.89%。【结论】无需施用氮肥,第一年翻压高量光叶紫花苕,第二年翻压常量光叶紫花苕即可为玉米提供与常量氮肥相当的氮素养分,获得相近甚至更高的玉米产量。连续两年翻压绿肥后,土壤速效及全量氮、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