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云南(模糊匹配)
547条记录
几个不同省份来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云南的适应性初探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云南、四川、贵州、浙江及湖南5个省选育的5个杂交水稻新组合(DHR1~DHR5),以绵优725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及生产试验,初步探讨不同省份来源的杂交稻新组合在云南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新组合(DHR1、DHR3、DHR4和DHR5)综合表现良好,产量超过对照,具有较好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云南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冰糖橙果实矿质营养与品质及产量的关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玉溪5个高产冰糖橙果园、5个中低产果园、5个幼龄果园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量冰糖橙果园果实N、K、Ca、Mg、Zn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高产果园果实Ca、Mg、Zn元素含量较高,与中低产果园、幼龄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幼龄果园N、K含量较高,与高产、中低产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产果园果实大小适中、内部品质最佳。冰糖橙果实N、P、K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Ca和Zn含量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N含量与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可食率与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和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Ca、Mg、Zn肥,控制N、P、K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冰糖橙 矿质营养 产量 果实品质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通过对云南境内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摸清云南黄精属药材用药的现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精植物提供依据。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实地考察、资料整理等方法,以确定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种类、植物学特征、生境分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等信息,分析其使用价值。云南省黄精属植物初步统计有12种,其中野生11种、外来引种1种,有药效记载的只有9种;滇黄精和卷叶黄精地域性分布范围广,而节根黄精和格脉黄精的地域性很强,分布集中;已大量开发利用并在市场上流通的滇黄精、黄精和康定玉竹仅占总量的25%,其他为滇黄精的代用品。云南省黄精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栽培种很少,需要注意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黄精属 云南 开发利用 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少数民族对蔬菜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属于云贵高原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正因为如此,云南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蔬菜资源。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及与之相关的蔬菜资源亦逐渐消失。国家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特设立本调查项目,对云南省31个县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文仅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对蔬菜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蔬菜种质资源 利用和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盆栽笼罩条件下白背飞虱种群在虫口密度、接虫时期和水稻品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增殖倍数。结果表明:(1)接虫时期、接虫密度、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倍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作用大小为:接虫时期(F=23.1,P<0.001)>接虫密度(F=12.8,P<0.001)>品种(F=5.6,P=0.003);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30.1、16.4、8.1和1.3倍,移栽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拔节期、抽穗期、孕穗期接虫差异极显著(P<0.01);5、10、20和40对/丛等4个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2.1、21.7、7.2、4.9倍,以5对/丛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10对/丛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20、40对/丛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丰优香占’、‘红优7号’、‘云恢290’和‘明两优527’上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1.6、15.9、10.8和7.7倍,以‘丰优香占’的种群密度最高,与‘红优7号’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云恢290’、‘明两优527’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2)对接虫量、苗龄、田间均温和田间均湿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品种‘红优7号’上,种群增殖模型回归方程为Y=-67.05+1.76 X_1-1.36 X_2+3.70 X_3+0.03 X_4(Y为增殖倍数、X_1为接虫量、X_2为苗龄、X_3为平均气温、X_4为平均湿度,下同)。‘丰优香占’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91.65-0.16 X_1-0.38 X_2+3.39 X_3+0.41 X_4。‘云恢290’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59.79+0.23 X_1-0.12 X_2+2.28 X_3+0.10 X_4。‘明两优527’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8.81+0.27 X_1-0.15 X_2+0.92 X_3+0.01 X_4。在水稻移栽期接虫,接虫密度为5对/丛,品种为‘红优7号’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为43.3。本研究表明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成虫密度往往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正交试验 种群增殖 影响因子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阳”猕猴桃在云南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红阳猕猴桃于2006年首次从四川省苍溪县引入云南省,并先后在屏边县、石屏县、楚雄市、德宏州、安宁市等多地进行试种。经过多年试种观察,红阳猕猴桃在云南省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均表现出早熟、果实品质佳等优良性状,但其生长结果性则随地区变化表现不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也有差异。在栽培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以取得最佳效益。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引种 云南 品质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主栽蓖麻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挑选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优良蓖麻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以‘云蓖2号’为对照,根据物候期、抗性、株高、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百粒重、每公顷产量等多项指标,对国内21个蓖麻主栽品种在云南省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24~153天之间,与对照品种相仿,产量为2644.5~3934.3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蓖麻产量贡献因素最大的蓖麻农艺性状为单株总蒴果数与单株有效穗数。聚类分析将21个蓖麻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不同特点为育种提供依据。初步鉴定出‘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蓖麻8号’、‘淄蓖麻9号’、‘通蓖麻6号’5个高产蓖麻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关键词: 蓖麻 栽培 农艺性状 云南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云南不同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发展趋势,2012-2015年,连续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滇西沧源、滇西南勐海和滇东师宗3个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云南不同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总体在0.9~23.4倍,其中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最高,除少数年份外,LC50>2 mg/L,抗性倍数>10倍,抗药性达到了中等水平,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对噻嗪酮的抗药性呈下降趋势,滇西沧源和滇西南勐海种群对噻嗪酮的抗药性由2012年的中抗水平(11.0倍和23.4倍)下降到2015年的4.6倍和7.5倍;3个稻区种群4年对吡虫啉、吡蚜酮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最高达7.2、6.5和5.5倍,总体表现为无抗或低水平抗性。由于噻嗪酮和毒死蜱在云南稻区的频繁和广泛使用,田间白背飞虱已对其产生抗药性,建议限制这两种杀虫剂的使用频率或与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轮换使用,其余药剂可以有计划地选用。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对云南“三农”工作的支撑作用分析

农业网络信息 2017

摘要: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立体气候明显,民族众多,耕地分散,传统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农民种粮收益低。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对全省农业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可以基于气候、土壤、交通、市场、当地经济状况等综合条件为不同地区寻找最优农业产业,这不但能充分发挥云南省立体气候的优势以做大、做强农业,还能避免低价竞争给农民造成的伤害。目前,利用大数据来支撑云南"三农"工作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将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靠山,不仅能解决种什么、如何种的问题;更能解决如何让农民富、农业强的问题。

关键词: 立体气候 产业转变 大数据 云南 三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菜食花植物资源与食花文化调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云南 菜食花植物 资源 少数民族 食花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