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乌天麻箭麻在不同气候地区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气候地区乌天麻箭麻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为乌天麻有性种子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对不同等级乌天麻箭麻生育期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乌天麻箭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对不同气候地区乌天麻的生育期分析表明,在昆明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乌天麻育种比在小草坝头道河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乌天麻育种可提前1个多月获得乌天麻种子。农艺性状多重比较与分析显示,不同气候地区不同等级乌天麻箭麻农艺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地区,相同级别的乌天麻箭麻其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地区,乌天麻箭麻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通径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乌天麻单株花数是影响乌天麻箭麻单株蒴果数的最主要因子。结论从乌天麻箭麻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分析数据上看,在昆明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乌天麻种子培育是可行的。

关键词: 乌天麻 生育期 农艺性状 昆明 小草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关键词: 朝天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搜集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关键词: 桑树 野生 种质资源 搜集 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那罗爪哇大豆引种及生产试验研究

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优良牧草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Wight and Arn.)Verdcourt‘Tinaroo’],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自2003年来,采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引种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提那罗爪哇大豆的草产量为4475~10010kg·hm-2,孕蕾期干物质粗蛋白含量14.2%~18%,粗脂肪含量2.4%~5.3%,粗纤维25.1%,粗灰分9.5%,无氮浸出物39.4%,千粒重6.5~7.7g。该种牧草具有耐热、耐旱、耐瘠薄的特点,适于在年降雨量600~1500m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关键词: 提那罗爪哇大豆 引种 生产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积区土体性质与裂缝形态发育特征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不同部位土体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均表现为PD>PJ>PM,毛管孔隙度为PM>PD>PJ,有机质为PM>PJ>PD;不同部位土体性质极值比:黏粒质量分数最大(1.94),有机质(0.65)次之,再次是毛管孔隙度(0.27),土壤体积质量(0.09)最小;PJ、PD土体性质变化主要受物源特性和沉积方式的影响,而PM土体性质主要与植被分布以及漫流有关。(2)干热河谷侵蚀劣地不同部位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裂缝长度密度(Lc)及连通性指数(K)均表现为PDPM(Ⅲ号坡积区的Rc除外);表明裂缝发育强度(Rc)及复杂程度(APc、AWMFRAC)PD最高,其次为PJ,再次是PM。(3)相关分析表明,长度密度与土壤体积质量(p=-0.782)、黏粒质量分数(p=-0.626)均呈显著负相关,连通性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618),这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坡积区 土体性质 裂缝形态发育 冲沟侵蚀劣地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对于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正不断减少,呈现出向高海拔、土壤贫瘠等生产条件差的地方转移的趋势,因此遭受的逆境胁迫程度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甘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如何解决逆境胁迫下甘蔗的产量问题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培育高抗逆品种,为了给甘蔗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蔗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甘蔗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系统地了解甘蔗逆境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甘蔗抗逆育种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以期为甘蔗抗逆相关研究方向的设定、抗性机理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甘蔗 非生物逆境 研究进展 抗性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云南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UPMGA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61对SSR标记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SSR标记,共检测到62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2~22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为10.23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324~0.920,平均为0.779,相似系数在0.662~0.918;以0.745为界,将84份供试杂交种划分为5大类群,以0.753为界,将类群Ⅰ划分为4个亚群,84.5%的杂交种均聚在类群Ⅰ。【结论】试验表明云南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较狭窄,杂交种间具有同质化趋势。

关键词: 云南 玉米杂交种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的雌蕊缺失茶树花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是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但是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雌蕊缺失茶树资源是天然的不结实茶树品种。采用Illumina Hi Seq TM 2 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雌蕊缺失茶树花花芽、花蕾、花进行转录组分析。经组装获得237 484条Transcripts,取最长Transcripts作为Unigene,有182 123条,将获得的Unigene与Nr、Nt、Pfam、KOG/COG、Swiss-prot、KEGG、GO等七种数据库进行注释,有22 049条Unigene被注释上26种KOG分类,注释到KEGG的Unigene条数为21 315,涉及的pathway有130条。此外,发掘出与花器官形态建成的ABCDE模型的功能基因31个,这些注释信息的完成为茶树花器官发育基因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发掘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茶树 雌蕊缺失 转录组 RNA-seq 基因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初步研究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机理,以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doyo1)和正常植株(TP35)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doyo1与TP35相比,株高、茎粗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叶绿素含量下降,仅为TP35的15%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doyo1和TP35叶片中获得4.58Gb和4.90Gb有效数据(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得到60 363条通用基因(Unigenes),其中长度大于1kb的有12 390条,N50为1 295bp。对Unigenes进行表达分析,共获得1 560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得到的DEGs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获得总注释信息为1 325条。通过对注释信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do GLK1低水平表达和do Ftsz不表达导致叶绿体合成和分裂受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大大降低,进而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整体下降。本试验结果为研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机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观叶型铁皮石斛定向育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叶色突变体 无参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宿根性研究 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关键词: 甘蔗 有效分蘖 宿根蔗蔸 宿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