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488条记录
甘蔗引进品种与云割F_3亲本遗传力与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割F_3代创新亲本与引进亲本选配杂交组合31个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将亲本组合后代实生苗按3重复随机排列种植于大田中,于甘蔗成熟期调查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应用R软件计算分析亲本组合的遗传力与配合力。【结果】云割F_3亲本及组合对后代茎径、株高、丛有效茎3个性状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6个性状中,茎径、株高、丛有效茎3个性状表现优异,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11-95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3-73、云瑞10-688和云瑞03-78;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有CP72-2086×云瑞03-73、云蔗07-2007×云瑞03-78、云蔗08-1606×云瑞10-688、福农39×云瑞03-393、粤糖96-86×云瑞11-95、德蔗93-94×云瑞11-97、CP82-1592×云瑞03-73、福农0335×云瑞10-688。【结论】云瑞11-95×凉蔗-2、云蔗03-194×云瑞03-78和赣南02-70×云瑞11-95等11个组合为高产、高糖型组合;粤糖93-159×云瑞11-95、云蔗03-194×云瑞10-1241、CO285×云瑞03-73和Q72×云瑞10-1182等4个组合属高产组合。

关键词: 甘蔗 亲本 遗传 配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最佳灌水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轻度亏缺灌水和重度亏缺灌水)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单作咖啡;轻度荫蔽: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叶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RUE)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充分灌水相比,轻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9.4%,重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36.7%,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16.9%.P_n、T_r、g_s、LWUE随荫蔽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荫蔽栽培的增量最大;与无荫蔽模式相比,轻度荫蔽模式干豆产量增加13.0%,WUE增加12.9%,中度荫蔽栽培模式干豆产量增加23.1%,WUE增加23.4%.干豆产量、WUE、百粒咖啡豆的体积和百粒鲜质量随灌水量和荫蔽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的干豆产量和WUE增量最大.相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RUE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或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因此,从优质高产、水光高效利用的综合效益考虑,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是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亏缺灌溉 荫蔽栽培 光合特性 水光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2年施用有机肥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以拉比番茄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苗期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未施用有机肥的番茄植株矮小、果实产量低、果小,生物量也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在3个施肥处理中,M1的番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施肥可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M3虽然施肥量最高,但其生物量、果实产量、光合作用强度、番茄红素均呈下降趋势,M3的施肥量是否为过量施肥,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施肥 番茄 有机肥 品质 产量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辣木生产机械化需求分析与展望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辣木是一种热带特色作物,叶片、枝条、果荚、种子均可利用,广泛应用于食品、油料、医药、饲料、日化品及净水等领域,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辣木已发展了茶栽式、蔬栽式、产籽式、饲用式等种植模式,但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产业发展迟滞等问题。本文从推进生产过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辣木生产需农机农艺结合,分析了辣木树体管理、辣木园管理、辣木茎叶采收等不同环节机械化的技术思路,以期为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木 生产 机械化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水浸种对木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以木薯品种GR4种茎为材料,分别采用清水和1.5%石灰水浸泡木薯种茎,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贮藏30 d后,短时间清水处理对木薯的茎径、株高、单株结薯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石灰水处理后,薯干率、鲜薯淀粉产量得到极显著提高,鲜茎叶产量、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得到显著提高;2种浸种液均以浸泡3 h最为适宜,且石灰水浸种的效果优于清水浸种。

关键词: 木薯 种茎 浸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关键词: 荞麦 生物有机肥 病害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茎种植方式及芽向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以华南205木薯为材料,开展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植后2个月调查各小区的成活株数,收获时调查各小区的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芽向均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产生明显影响,种植方式的影响大于芽向;平放比斜插增产鲜薯22.5%、薯干19.9%、淀粉17.6%,鲜薯和薯干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芽向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芽眼向南>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34.1%、薯干38.0%、淀粉42.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平放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南>向东>向北>向西,为逆时针趋势,向南处理比向西增产鲜薯40.82%、薯干42.68%、淀粉44.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斜插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为顺时针趋势,向东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50.02%、薯干60.94%、淀粉71.80%,差异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木薯 种植方式 芽向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摘要: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云薯401’为7月中旬到8月初。如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目的,3个品种均建议尽早播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蔬菜加工产业生产现状与展望

农产品加工 2018

摘要:为促进云南省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介绍云南省蔬菜生产水平现状及贸易现状,简述全省蔬菜加工产业现状,提出加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并对云南省的蔬菜加工产业进行展望。

关键词: 蔬菜 加工产业 生产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结果】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_2O 175~225 kg/hm~2,N∶P_2O_5∶K_2O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2、81.73 t/hm~2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N)、磷(P_2O_5)和钾(K_2O)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和95.86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基肥+追肥)和一次施肥(追肥)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月份至6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结论】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甘蔗 不同生态蔗区 施肥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