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加工方法对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
《中药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选出滇重楼药材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以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4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前处理方法、不同干燥方法和不同炮制方法的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150 mm×2.0 mm,2.2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甲酸水(B),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除烘箱干燥外重楼皂苷Ⅵ在所有样品中均未被检测到。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楼总皂苷含量为:沸水处理>盐水处理>蒸汽处理>微波处理。不同干燥方法对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楼总皂苷含量为:烘箱干燥>晒干>阴干。不同炮制方法对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含量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工炮制一体化重楼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炮制重楼总皂苷含量。结论: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为滇重楼药材的最佳加工方法,不仅避免因为复杂的加工炮制造成的中药材损耗和质量下降,同时还能减少人力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快饮片上市时间,达到降低中药材加工成本和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目的。


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盆栽笼罩条件下白背飞虱种群在虫口密度、接虫时期和水稻品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增殖倍数。结果表明:(1)接虫时期、接虫密度、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倍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作用大小为:接虫时期(F=23.1,P<0.001)>接虫密度(F=12.8,P<0.001)>品种(F=5.6,P=0.003);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30.1、16.4、8.1和1.3倍,移栽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拔节期、抽穗期、孕穗期接虫差异极显著(P<0.01);5、10、20和40对/丛等4个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2.1、21.7、7.2、4.9倍,以5对/丛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10对/丛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20、40对/丛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丰优香占’、‘红优7号’、‘云恢290’和‘明两优527’上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1.6、15.9、10.8和7.7倍,以‘丰优香占’的种群密度最高,与‘红优7号’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云恢290’、‘明两优527’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2)对接虫量、苗龄、田间均温和田间均湿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品种‘红优7号’上,种群增殖模型回归方程为Y=-67.05+1.76 X_1-1.36 X_2+3.70 X_3+0.03 X_4(Y为增殖倍数、X_1为接虫量、X_2为苗龄、X_3为平均气温、X_4为平均湿度,下同)。‘丰优香占’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91.65-0.16 X_1-0.38 X_2+3.39 X_3+0.41 X_4。‘云恢290’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59.79+0.23 X_1-0.12 X_2+2.28 X_3+0.10 X_4。‘明两优527’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8.81+0.27 X_1-0.15 X_2+0.92 X_3+0.01 X_4。在水稻移栽期接虫,接虫密度为5对/丛,品种为‘红优7号’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为43.3。本研究表明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成虫密度往往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


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分析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现有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创制、选择育种亲本,扩大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58个SSR标记对26个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100.0%,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3~5个,平均3.29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74 0~0.671 6,平均为0.449 6。Shannon信息指数在0.163 0~1.224 5之间,平均0.687 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所供试的2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0~0.970,平均值为0.72;在遗传相似系数0.47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粳型和籼型两类。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同源性较高;但粳型和籼型群系间在基因位点上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说明中国的两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杂种优势利用仍具有较高的空间。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琥珀蚕血淋巴 SOD及CAT活性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琥珀蚕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规律.对5龄琥珀蚕第3天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和4℃低温胁迫处理3 h,以室温26℃饲养作对照,在处理停止后0、3、6、9、12 h取血淋巴,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引起琥珀蚕血淋巴SOD和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停止后3 h分别达到1个峰值86.30 U/mL和108.15 U/mL,随后逐渐减弱,最终与对照组持平.4℃低温胁迫,SOD活性也是在处理停止后3 h出现1个峰值59.30 U/mL,随即开始逐渐减弱,在12 h接近对照组;而CAT酶活性先下降,并低于对照,在3 h出现1个最低值11.09 U/mL,随后开始升高,在6 h达到1个峰值88.68 U/mL,随后再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
关键词: 琥珀蚕 血淋巴 低温处理 高温处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不同菊花品种根系、地上部和叶片相关指标分析及抗逆性评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对6个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幼苗的根系和地上部相关指标及叶片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菊花品种幼苗的抗旱性和耐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菊花品种间幼苗的根系和地上部相关指标及叶片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的大多数相关指标与株高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与茎粗和单株叶数却没有显著相关性;并且,单株的根体积、根鲜质量和干质量与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0.642和0.599),与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606和0.553)。主根长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平均根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及单株根鲜质量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5、0.517、0.570和0.477);单株根干质量与蒸腾速率及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877和0.814)。抗逆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南农红霞’(‘Nannong Hongxia’)、‘大白托桂’(‘Qx073’)和‘天使’(‘Angelina’)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3、0.93和0.72,据此判断这3个菊花品种的抗旱性最强;品种‘馒头菊’(‘Cayman’)和‘南农红霞’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82和0.70,据此判断这2个菊花品种的耐热性最强。综上所述,不同菊花品种幼苗的根系相关指标差异明显,并且根系生长状况能够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和发育,品种‘南农红霞’的抗旱性和耐热性均很强,具有较高的抗性育种价值。
关键词: 菊花 根系 抗旱性 耐热性 相关性分析 隶属函数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中国药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用于测定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HPLC-PAD)。方法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SB-C_(18)(4.6 mm×150 mm,2.7μm)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2 mol·L~(-1)三氟乙酸溶液(含0.1 mol·L~(-1)氢氧化钠)-乙腈(97∶3),流动相B为0.1%五氟丙酸溶液-乙腈(97∶3),流速为0.8 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检测(Ag-Ag Cl参比电极,钛对电极,金工作电极,直径3 mm),四电位检测波形;柱温、检测器温度均为35℃;进样量25μL;柱后加0.8 mol·L~(-1)NaOH溶液,流速0.3 mL·min~(-1)。结果对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用方法,本方法检出典型样品中的杂质多达22个,杂质与主峰之间、杂质与杂质之间均可有效分离;奈替米星在0.05~15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ng(相当于0.004%),定量限为1.25 ng(相当于0.02%);最大单个杂质峰面积重复性RSD为0.9%(n=6),总杂质峰面积的重复性RSD为0.8%(n=6);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新建立的方法分离能力强,专属、灵敏,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准确度好,能有效区分不同原料来源的硫酸奈替米星注射剂,可用于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
关键词: 硫酸奈替米星 注射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 梯度洗脱 有关物质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防控效果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根施进行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可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最适宜用量为450 g/hm~2(有效成分315 g),可在2~6月,按hm~2用药量与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和蓟马的防效分别达98.4%和82.9%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34 290 kg/hm~2和6.8%以上。
关键词: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轻简高效施药 甘蔗害虫 防效评价


联苯肼酯悬浮剂的杀螨活性测试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蚕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48 h LC_(50)值分别为4.93和3.38 mg/L、0.75和1.90mg/L、18.61和11.85 mg/L,其中对朱砂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分别为其对螨卵毒力的3.78和24.81倍,对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则分别是对螨卵毒力的3.51和6.24倍。43%联苯肼酯SC对家蚕3龄起蚕48 h的LC_(50)和LC_(90)值分别为1 063.36和3 523.77 mg/L,属于低毒级农药(LC_(50)>200 mg/L);桑树喷施143.33~573.33 mg/L药液后14 d采摘桑叶养蚕,对家蚕的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43%联苯肼酯SC可以用于桑园内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治,建议田间施用联苯肼酯14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0 d,286.67~57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4 d。
关键词: 联苯肼酯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安全性 家蚕


景天科多肉植物在昆明地区引种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8个属25种景天科多肉植物引种并在云南省昆明市露地盆栽试种,记录并统计其植物学特性(生长速度、新发叶片数、产生侧芽情况)、生理学特性(叶片变色、植株开花情况)、病虫害及冻害的耐受情况、成活率、商品化率。结果表明,24个品种成活率达70%以上;22个品种商品化率达70%以上;19个品种能萌发侧芽;16个品种叶片颜色发生变化;4个品种开花;8个属中拟石莲属和景天属的品种易被虫危害;青锁龙属品种易遭受病害;拟石莲属和厚叶草属大部分品种能在昆明地区露地安全越冬,可用于城市屋顶绿化和城市绿化。
关键词: 景天科 多肉植物 植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性 病虫害 冻害 引种栽培 城市绿化 昆明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