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模糊匹配)
181条记录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摘要:用SSR方法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 3个自然居群进行 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Ap =2 6 ,Hs=0 77) ,且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大 ,GST为 4 1 0 8% ,即在遗传变异总量中 4 1 0 8%存在于居群间。本文还通过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保护策略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SSR 遗传多样性 保护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分析了 1 6份和 1 4份代表云南不同生态地区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的遗传多样性。从 96对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分布于玉米基因组 1 0条染色体上的 6 1对引物和 4 3对引物 ,每对引物可以分别稳定地检测到 1~1 2个和 1~ 1 3个多态性片段 ,糯玉米共 2 2 6个 ,平均为 3.70个 ,片段大小介于 70~ 70 0bp之间 ;爆裂玉米共 2 32个 ,平均检测的多态性片段为 5 .4 0个 ,片段大小介于 6 5~ 4 90bp之间。糯玉米中检测出 1个等位基因 (allele)的引物有 9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1 4 7% ;检测出 1 1、1 2个等位基因的引物有 2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3 3% ;其余 5 0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一般在 2~ 7个 ,占所筛选引物的 82 0 %。爆裂玉米中能检测出 1个等位基因 (allele)的引物有 3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7 0 % ;能检测出 1 2个和 1 3个等位基因的引物有 3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7 0 % ;其余 37对引物能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一般为 2~ 9个 ,占所筛选引物的 86 .0 %。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云南糯玉米分为 3个类群和 5个亚群 ,云南爆裂玉米分为 3个类群和 4个亚群。这两种类型的玉米聚类结果与云南不同海拔地势的变化走向基本相符

关键词: 云南 糯玉米 爆裂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品种的RAPD标记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 ,选用 4个随机引物 ,对 87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 4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 5 0 0~ 4 30 0bp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 8~ 12条之间 ,共扩增出 2 113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为 9 5条。根据DNA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 87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 10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组群内差异较小

关键词: 香石竹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初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

摘要:用IS-PCR和rep-PCR法分析了17个采自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和7个其他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用2个适合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引物J3和ERIC对这24个菌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J3引物有14条条带,ERIC引物有13条条带,2个引物呈现18种谱型。用PHYLIPVersion3.6软件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白叶枯病菌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可将24个病原菌分为4簇,3个来自菲律宾的白叶枯病菌与中国的菌系距离较远,云南高原粳稻区分离的菌系十分复杂,4个簇中都有,但主要集中在2个簇中,共有14个菌系。

关键词: 高原粳稻区 白叶枯病菌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CSCD

摘要:本文论述了甘蔗遗传多样性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 ,着重讨论了甘蔗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和比较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 ,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甘蔗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比较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英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indica )粳(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关键词: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稻种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茶叶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关键词: RAPD 山茶属 茶组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 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 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 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稻、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 的3.6%、18.1%32.1%;早中籼群、晚籼群和冬籼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2.1%、43.9%、0.2%。 (3)六大生态群的平均多样指数依次为热带粳稻(1.2319)>晚籼群(1.1738)>普通粳群(1.1726)>光 壳群(1.1618)>早中籼群(1.1371)>冬籼群(0.9889);其地理生态分布与海拔、纬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程-王籼粳分类 遗传多样性 六大生态群 云南地方稻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进一步证明了云南为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5 2 85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 ,以《云南稻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 31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 ,稻种类型多 ,优异资源丰富。云南稻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思茅、临沧、文山等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 ,占总数的 80 % ;全部稻种资源中粳稻占 5 4 % ,基本表现籼粳各半 ;滇西南和滇东南的遗传多样性最大 ,粳稻多样性大于籼稻。有色米、糯米、香米等全省均有分布 ,且比例较高 ,抗虫、抗病和耐旱等优异资源分布也较广 ,大粒、强分蘖性、高蛋白质含量和软米等优良农艺性状的资源分布较局限 ,如软米资源几乎全部分布于德宏州 ,高蛋白含量资源主要分布于曲靖市和红河等地州

关键词: 云南省 稻种资源 优异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