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
2002
摘要:调查了云南马铃薯主产区 17个农户家庭贮存马铃薯的现状和损失。作为商品薯贮存失去商品价值的损失率达到 4 7 4 % ,其中发芽薯占 35 4 % ,损失最大 ,贮存时间 12 0d块茎发芽率仅1 5 % ,但 15 0d迅速增加到 5 6 88% ;破损块茎占 7 2 % ;病害烂薯占 4 8%。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同仓混贮 ,在同样无光照的条件下 ,造成种薯过早发芽 ,而且芽细弱 ,降低了种薯的质量。马铃薯疮痂病 (S .scabies)发生普遍 ,在一些地方发病率高达 10 0 % ,应当引起重视。讨论了马铃薯贮存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马铃薯贮存技术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
马铃薯
贮存损失
云南
《作物杂志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各地进行冬季马铃薯试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品种、种薯、耕作管理、思想观念、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云南省冬季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云南省冬季马铃薯生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
问题
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在海拔2900m高海拔贫困山区,用脱毒马铃薯的原原种进行原种的繁育,保持了种薯原有的优良性状,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方便用种,减少损失。技术方法可行,效果明显。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原种繁育
方法及效果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A2交配型菌株 4 1株 ,发生频率为 16 2 %,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 ,其余 7个产区均有分布。 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 ,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交配型
云南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晚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是常年危害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每年均引起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前对这些病害病原菌的诸多方面缺乏详细的了解,该文论述了马铃薯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群体组成、分布范围、发生频率等内容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可为云南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以及病害综合防治策略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害
病原菌
云南省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晚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是常年危害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 ,每年均引起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前对这些病害病原菌的诸多方面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文论述了马铃薯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群体组成、分布范围、发生频率等内容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可为云南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以及病害综合防治策略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害
病原菌
云南省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简要回顾国内外马铃薯育种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指出我国马铃薯育种领域正处于激烈变动时期 ,僵化的体制、机制正在被打破 ,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面对中国加入WTO和产业结构调整 ,马铃薯还将继续发展的新形势 ,尽快确立我国马铃薯育种新体制和新机制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在西北、华北、西南各建立一个中国马铃薯育种分中心 ,在云南建立中国马铃薯资源创新中心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系统开展马铃薯野生种利用研究。在育种方法上 ,仍以常规育种为主 ,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利用研究 ,通过基因图谱和分子标记等技术 ,使依靠表现型选择转为直接选择基因型 ,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
野生种
生物技术
品种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在云南省临沧县 ,对引自省内高海拔地区的 7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评价筛选出了CFK69 1、会 2、合作 88号、紫皮和CIP 2 4等适宜本地和同类型地区大春一季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从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商品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栽培管理注意事项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评价
脱毒薯
产量
《中国马铃薯
》
2000
摘要:在防虫网室中无土扦插试管苗继代生产脱毒微型薯。用 4次剪尖和 4次培土办法 ,80d平均单株结薯数达 10 6个 ,110d单株商品粒数 >1g达 8 7个。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 ,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种新技术方法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试管苗
剪尖
培土
《云南农业科技
》
2000
摘要:对云南主要推广的6 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的干物质、淀粉、蛋白质、还原糖和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干物质与鲜薯中的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干物质中的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 和鲜薯中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和鲜薯中维生素C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品种CFK69-1 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品种会-2 适应力较强。品种CIP- 24 蛋白含量高, 适于深加工。品种BR112- 113 具有高抗疾病的特点。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还原糖
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