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滇南中蜂分布区域蜜粉源植物初步调查

中国蜂业 2020

摘要:云南是我国蜜粉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蜂种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蜜蜂属九大蜂种中在云南分布的就有6种.其中滇南中蜂是在横断山脉南麓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类型.摸清滇南中蜂分布区域内的蜜粉源植物种类以及开花泌蜜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滇南中蜂的蜂群增长规律,对养蜂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调查,滇南中蜂分布区域内共有62种蜜粉源植物,其中23种为主要蜜粉源植物,39种为辅助蜜粉源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是栽培作物,少部分是野生植物.

关键词: 滇南中蜂 蜜粉源植物 中华蜜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云南铁皮石斛中黄曲霉毒素B1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铁皮石斛中黄曲霉毒素B1(afatoxin B1, AFB1)的分析方法,并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云南铁皮石斛中AFB1的结果差异性.方法用甲醇+水溶液(50+50, V/V)提取石斛中AFB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云南铁皮石斛(铁皮枫斗)中AFB1,进行准确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法学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ELISA法在测定范围内AFB1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4.798X+18.134,相关系数r2为0.9967;添加1.0、4.0、10.0μg/kg3个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3%~94.7%,相对标准偏差为2.57%~4.88%.2种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93.2%~11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 ELISA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特异性好等优点,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中AFB1的含量.

关键词: 铁皮石斛 1','','wLuNRq9OlsVdEZ5pNchRi mmd2B9hI3 mmd2Fg3UOgFxrqcQM mmd2Fa6BLUuByp9sKwGG6RjQv2EJ mmd2BJyPR9nswsXs=') >黄曲霉毒素B1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临沧野生灵芝的鉴定与驯化栽培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编号为YAASM4672,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9种栽培种培养基,测定其栽培特性.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菌株YAASM4672为灵芝(Ganoderma lingzhi),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在2号栽培种配方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覆土组优于露地组)表现最好.菌丝体白色,长势浓密,38 d满袋,平均生长速度达(5.89±1.01)mm/d;菌盖黄色,直径达66.00 mm,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4.14±1.07)m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菌柄褐黄,其长度、直径分别达到84.00 mm、18.00 mm.驯化的野生灵芝菌株YAASM4672人工栽培最优配方为: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覆土能促进其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灵芝 形态学 ITS序列分析 驯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机制的建构与创新

中国市场 2020

摘要:普洱茶市场预警对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健康、 有序、 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机制建构与创新的整体思路,市场预警指标体系建构问题,通过信息采集平台的建设,建构和创新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机制.

关键词: 普洱茶 市场预警 机制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Waxy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等位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位点的检测,结合其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为优质软米水稻新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Waxy基因的4个功能性分子标记,针对75份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PCR检测与分析,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器对其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检测与综合分析。【结果】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基因功能标记In1位置处为GG基因型的有39份,其余的36份为TT基因型或GT基因型;在Waxy基因功能标记E2位置处存在缺少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有63份;在功能标记E4mq位置处为A基因型、G基因型、C或T基因型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有8、37和30份;在功能标记E4op/hp位置处为A基因型、G基因型、C或T基因型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有18、15和42份;Waxy基因功能标记E2、E4mq和E4op/hp位置处,携带不同的基因型,其对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对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等位基因功能标记的检测,结合其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检测的结果,发现携带不同Waxy等位基因型,其对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不同,这为利用Waxy基因功能标记辅助选育优质软米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软米 种质资源 Waxy基因 功能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云两优504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两优504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不育系云粳208S和恢复系云恢504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该组合农艺性状优良,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米饭适口性好,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50~1950m范围内种植.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云两优50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云黄1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大豆科技 2020

摘要:云黄15为早熟、高产、广适、耐荫抗倒的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262.5公斤/公顷,较对照平均增产9.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501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20.9%.蛋白含量37.90%,脂肪含量19.98%.适宜云南省海拔2044米以下区域种植,生育日数为112天.

关键词: 大豆 云黄15 选育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田麦和地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生育期及株高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地麦产量与产量三要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增长幅度分别为22.83%、10.25%、31.89%和12.04%,地麦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r=0.831*),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8**),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r=0.125),表明云南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有效穗、穗粒数的提升.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最高分蘖数及生育期呈现上升趋势,而千粒重、成穗率与株高呈下降趋势.田麦产量与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长幅度依次为19.14%、21.42%、14.72%和-15.76%,田麦产量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r=0.778*),但与有效穗的相关性却不显著(r=0.597),与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r=-0.209),说明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穗粒数的提升.因此,建议云南地麦的增产途径主要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并着重挖掘有效穗潜力;而田麦的增产途径则是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效穗并着重挖掘穗粒数潜力.

关键词: 田麦 地麦 育成品种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园复合经营提质增效的思考

蚕桑茶叶通讯 2020

摘要:介绍了桑椹采摘观光园的由来以及果桑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果桑园复合经营高效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果桑园 存在问题 复合经营 提质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里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蚕桑茶叶通讯 2020

摘要:桑里白粉病是砚山县平远镇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7月初开始少量发生,8月份大量发生,9月份以后表现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杂交桑品种桑园。桑树徒长、已封行中下部通风不良不透光、地势低凹积水、未采伐桑叶的桑园发病严重。根据平远镇的具体发病规律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平远镇 桑里白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