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抗性淀粉(模糊匹配)
26条记录
不同时期施氮对功能型水稻产量及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施纯N 120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云资粳82号产量及糙米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促花肥=4∶2∶1∶1施用,诸多农艺性状表现良好,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为10367.55 kg/hm2,比其它处理增产3.24%~26.21%,且有利于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积累。②氮肥按基肥∶分蘖肥=1∶1施用,能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和生物碱含量。

关键词: 施肥时期 产量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生物碱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粳稻籽粒产量与功能成分的生态变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育成的14个功能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新平、玉溪和寻甸3个生态点种植,研究不同基因型粳稻的产量和功能成分含量及其生态变异。结果表明:寻甸的水稻平均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新平和玉溪,以新平最低,玉溪每穗穗粒数显著高于新平和寻甸,不同地区粳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限制新平、玉溪、寻甸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功能成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千粒重受基因型控制,γ–氨基丁酸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总黄酮、生物碱受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新平水稻糙米γ–氨基丁酸和生物碱含量较高,玉溪和寻甸2种成分含量相接近;总黄酮以玉溪点最高,寻甸较低;不同地区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小。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生态环境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生物碱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生物产量和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除旗叶宽和茎粗外,割苗降低了再生麦的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穗长,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再生麦的秸秆与籽粒产量以1叶1心和3叶1心两个阶段割苗最高,5叶1心期割苗最低,但5叶1心期割苗的干麦苗产量最高。在3叶1心前割苗,再生麦的籽粒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

关键词: 大麦 割苗时间 生物产量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生物产量和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关键词: 大麦 马铃薯 套作 生物产量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大洲间大麦改良品系籽粒营养功能成分的遗传变异(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15±14.95),且籽粒-氨基丁酸二棱品系(8.55±3.73)也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5.96±3.95);大麦籽粒GABA含量与抗性淀粉(-0.21**)和总黄酮含量(0.12**)相关达极显著(P<0.01,n=629)。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基因型差异较大,其中抗性淀粉(1.56±1.22%)的变异系数(78.60%)及变幅(0~9.29%)相对较大,>5%高抗性淀粉种质11份;γ-氨基丁酸(8.00±3.92mg/100g)的变异系数(49.29%)及变幅(0~30.67mg/100g)也相对较大,>15mg/100g的GABA为26份;总黄酮(109.44±25.85mg/100g)的变异系数(23.63%)及变幅(58.44~236.91mg/100g)也相对较小,>176mg/100g黄酮14份。[结论]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和地带性特征。

关键词: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遗传变异 大麦改良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大洲间大麦改良品系籽粒营养功能成分的遗传变异(英文)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

关键词: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遗传变异 大麦改良品系

散穗与密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粒重及抗性淀粉含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为顶部粒位相对较高,基部粒位较低,千粒重分布则相反。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粒位 抗性淀粉 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灌水和施氮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不同粒位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以3个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粒位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运筹显著影响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功能成分含量,且施氮效应大于灌水效应,在高氮水平下,水、氮互作效应较大。(2)在一定灌水阀值范围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粒位籽粒千粒重与功能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穗中部籽粒高于穗上、下部籽粒,穗上、下部籽粒的差异相对较小。(3)通过优化,云啤2号以在淹育型水稻土上灌水0.9kg·kg-1土、施氮0.362g·kg-1土的处理为宜;S500和V43以在红壤性水稻土上分别灌水0.9kg·kg-1土和0.3kg·kg-1土、分别施氮0.246和0.362g·kg-1土处理为宜。

关键词: 大麦 土壤类型 水氮运筹 产量 粒位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稻米混配及蒸煮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L4(23)正交试验法,以抗性淀粉含量高品系功米3号的精米为主要材料,研究其与不同基因型籼稻、粳稻和糯稻混配及蒸煮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稻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其抗性淀粉含量受加工方式和蒸煮条件的影响,糙米高于精米,熟米饭高于生米;(2)稻米混配比例、蒸煮米水比和蒸煮次数显著影响混配米抗性淀粉含量,其影响主次因稻米基因型和加工类型而异,且其获得高抗性淀粉含量的参数优化条件不同,功米3号与精米混配,抗性淀粉含量优于糙米,混配籼稻、粳稻优于糯稻.

关键词: 水稻 功米3号 抗性淀粉 混配 蒸煮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糙米功能成分栽培型差异及其地带性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五个稻作区16个州市的905份云南地方稻初级核心种质功能成分栽培型间差异及地带性特征,结果表明:糙米抗性淀粉(%)为0.75±0.29,籼稻(0.78±0.35)显著高于粳稻(0.74±0.24),粘稻(0.78±0.31)极显著高于糯稻(0.67±0.22),晚稻(0.77±0.35)极显著高于早中稻(0.75±0.26),红米(0.81±0.30)和紫米(0.70±0.30)极显著高于白米(0.69±0.27);稻作区依次为Ⅰ(0.83)>Ⅱ(0.79)>Ⅲ(0.76)>Ⅴ(0.55)>Ⅳ(0.50),即滇中南部(Ⅰ,Ⅱ,Ⅲ)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北部稻作区(Ⅴ,Ⅳ);滇西北的丽江和滇东北的昭通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除迪庆州外的13个州市。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mg.(100 g)-1]为7.43±2.53,水稻(7.59±2.56)极显著高于陆稻(7.09±2.45),糯稻(8.55±2.88)极显著高于粘稻(7.10±2.32),晚稻(7.88±2.64)极显著高于早中稻(7.23±2.45),白米(8.38±2.66)极显著高于红米(6.63±2.14)和紫米(7.34±2.18);稻作区依次为Ⅱ(7.69)>Ⅰ(7.40)>Ⅳ(7.39)>Ⅲ(7.33)>Ⅴ(6.64),即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滇南的思茅、滇中的玉溪和保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至少与5个州市差异显著。云南稻糙米总黄酮含量[mg.(100 g)-1]为306.98±192.75,陆稻(341.74±185.11)极显著高于水稻(290.41±193.72),粘稻(315.54±197.64)显著高于糯稻(171.68±11.76),早中稻(318.25±197.93)极显著高于晚稻(282.12±178.11),红米(379.22±197.70)和紫米(365.61±195.44)极显著高于白米(216.96±142.11),光壳稻(332.68±196.22)显著高于白壳稻(300.48±191.14);稻作区依次为Ⅲ(327.13)>Ⅱ(324.23)>Ⅳ(273.11)>Ⅴ(270.16)>Ⅰ(258.26),即滇南(Ⅱ,Ⅲ)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滇中;思茅糙米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8个州市而保山总黄酮含量则显著低于7个州市。这些既揭示了糙米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在水陆、沾糯、早中晚、米色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有无芒和米味间差异不大,又揭示了3种功能成分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文章研究为解决人类慢性病问题以及功能稻米育种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栽培类型 地带性特征 云南稻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