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羊肚菌(模糊匹配)
25条记录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生物学(上)——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对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药用菌 2018

摘要:指出羊肚菌具有物种多样性,羊肚菌分类尚存在问题和难点;多方面系统分析羊肚菌生态学,包括环境生态因子(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和二氧化碳)、营养方式(腐生、菌根)和内生或附着生物体(真菌、细菌、病毒、质粒等);总结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子囊孢子形成与萌发,多变的培养形态,菌核形成与变化,分生孢子,原基形成分化与子实体形成,出菇方式与富营养栽培等。

关键词: 羊肚菌 物种多样性 生态学 土壤特性 营养方式 发育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和生长阶段对羊肚菌氨基酸的呈味影响

精细化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羊肚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通过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人工培育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的呈味差异及不同生长阶段呈味特性。结果表明:羊肚菌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差异不显著。人工培育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相比,缺少天冬氨酸、多出苦味氨基酸赖氨酸的呈味作用,鲜味氨基酸味道强度值小于野生羊肚菌。谷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分别是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中TAV最高的氨基酸。羊肚菌游离氨基酸随生长阶段含量增加,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7.31、12.16、18.88mg/g,对滋味有直接贡献的氨基酸种类分别为4、5、6种,从生长中期开始,缬氨酸、赖氨酸出现呈味作用,苦味氨基酸呈味增强。呈味氨基酸TAV均随生长发育而增高。

关键词: 羊肚菌 生长阶段 游离氨基酸 味道强度值 香料与香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性认识羊肚菌产业发展诸多问题

食药用菌 2018

摘要:讨论分析目前羊肚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非理性发展羊肚菌栽培,缺乏对羊肚菌栽培特性和适宜气候因素的认识;过度宣传效益,刺激产业发展;菌种销售混乱,所谓的"新品种"层出不穷;科研成果迭出,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栽培方式多样,技术创新缺乏理论依据;产品价格战依然存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等。指出应理性认识以实现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羊肚菌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应是错季栽培和驯化选育新种类,实现鲜菇常年供应。作出区域发展建议与预期,分析年度产业形势。

关键词: 羊肚菌 非理性发展 栽培地域 错季栽培 投资效益 价格 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

食药用菌 2016

摘要:概述羊肚菌的大类分类及其可栽培种类、羊肚菌的营养特性和驯化栽培历史,羊肚菌的规模化栽培和规模化栽培中存在的7个科学技术问题和3个认识问题。探讨分析羊肚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 羊肚菌 特性 栽培史 问题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传统人工种植羊肚菌对经济生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五境乡,经过村民长期的试验和实践,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得到了成功的人工种植与推广。2010年8~9月,为了了解五境乡羊肚菌人工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该乡的羊肚菌种植"示范村"—仓觉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仓觉村具有悠久的羊肚菌分布、收集与栽培历史;羊肚菌的种植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当地羊肚菌的种植以传统方法为主;随着羊肚菌种植面积的扩大,羊肚菌对当地人民的生计和经济收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需要砍伐一些森林资源作为栽培料,羊肚菌的种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森林的替代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了促进羊肚菌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当地村民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对栽培料森林资源的采伐方式为伐大留小和砍密留稀,村民在退耕还林地上自发种植大量的栽培料木材资源,并开始尝试其他的种植方式。

关键词: 羊肚菌 人工种植 经济生态影响 传统知识 香格里拉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群体培养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羊肚菌不同分离物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较大且极不稳定,通过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研究特别是产菌核能力的变化回答这些变化是否是由于多核菌株的不稳定性引起。方法:以不同来源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为材料,并以粗柄羊肚菌为对照,研究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并对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产菌核和不产菌核单孢进行配对培养。结果: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按培养特征可分为9类,同等条件下每一菌株的培养特性保持稳定;在综合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CPDA)、葡萄糖硝酸钠琼脂培养基(GN)、酵母膏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进行转接培养时,可成功地将产菌核菌株转化为不产菌核菌株;尖顶羊肚菌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各产菌核单孢菌株产核数量及分布变化很大,交配后单孢之间性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菌核形态、菌丝形态、生长势,特别是产菌核能力会消失和发生转移。

关键词: 羊肚菌 单孢分离物 交配 菌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食用菌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关键词: 羊肚菌 培养基 人工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羊肚菌原产地的减少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过去10年里羊肚菌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致使中国西部森林羊肚菌商业采收急剧增加。本文扼要回顾了中国羊肚菌的历史、中国范围内羊肚菌种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前沿,并论述了当今羊肚菌的研究动态,以期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国羊肚菌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肚菌 森林管理 林副产品 中国西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栽培研究现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国内主要近30年对羊肚菌的研究,并对国内外近100年的羊肚菌仿生栽培和人工栽培的成果、研究者作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当前云南羊肚菌仿生栽培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羊肚菌仿生栽培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栽培早日市场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肚菌 仿生栽培 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羊肚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食用菌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羊肚菌(Morchella sp.)出菇土壤及对照土壤中各种真菌的28S rDNA基因信息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测得的12种真菌中,盘菌纲的有10种,异担子菌纲1种,还有1种未确定。所取2份土样中仅羊肚菌生长土壤中检测出有羊肚菌;2份样品在优势真菌种群上有一定的区别,盘菌纲真菌群落存在很大的差异,羊肚菌出菇土壤的真菌丰度低于对照,可能与土壤中羊肚菌优势种群对其它种群的抑制作用有关。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真菌群落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