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opulation structure(模糊匹配)
27条记录
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植物学形态变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植物学形态变异特征规律,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60份不同来源地麻疯树的22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在种植3 a的植株主干高度变异范围最大(3.0~37.3 cm),变异系数为55.03%,其次是叶厚、花序柄长、雌雄开花比例、结果数、二级分枝数和雌花数,变异系数都大于27%,变异幅度最小的为果横径(2.02~3.07 cm),变异系数为7.2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77%,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由冠幅(东西、南北)、叶宽、叶长、植株高度、叶柄长5个数量性状构成,第2主成分主要由雌花数、雄花数、结果数、花序长4个数量性状构成,第3主成分主要由种子横径、种子纵径、花序柄长3个数量性状构成,第4主成分主要由果横径和果纵径构成,第5主成分主要由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构成,第6主成分主要由雌雄开花比例构成,第7主成分主要由主干高度构成,方差贡献率依次为24.35%、13.89%、9.73%、8.52%、7.52%、5.02%、4.73%;以此19个数量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60份麻疯树种质分为6类。

关键词: 麻疯树 种源 植物学形态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泸定百合12个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园艺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说明泸定百合的核型对称性低,进化程度较高。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认为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进化程度从高到低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关键词: 泸定百合 居群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植烟土壤根结线虫种群动态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 2013

摘要:2008~2013年,采用全面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烟区土壤根结线虫种群动态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昆明市植烟土壤中根结线虫的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已上升为当地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危害线虫种类以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其在昆明市不同县区的植烟土壤中呈"不均匀分布";此外,昆明市植烟土壤中还存在少量的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主要分布在南部热量条件较好的石林、宜良等地.因此,烟草根结线虫病已成为影响昆明市烤烟生产的重要因素,对全市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应及时调整烤烟病害防治策略,采取合理轮作、品种轮换、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保障烤烟生产安全.

关键词: 昆明 植烟土壤 烟草根结线虫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麻种质资源表型及其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部林业科学 2013

摘要:以中国12份野生大麻种质及4个对照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栽培试验,调查叶长、叶宽和叶柄等11个表型性状,并采用CTAB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分析了其表型性状及RAPD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Farthest neighbor和UPGMA方法分别构建了表型及RAPD聚类图。结果表明,野生大麻表型变异非常丰富,11个表型在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最小的为有效分枝数;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6条带,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4.52%。基于表型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全部12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且根据高纬和中低纬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另外2个类群仅包括3份栽培大麻;基于RAPD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同样分为3个类群,总体上呈现地域性分布,但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并未区分开,云南、新疆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东北、华北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西藏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应该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野生大麻的利用和工业大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野生大麻 种质资源 类群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贵高原滇龙胆不同居群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中草药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贵高原滇龙胆不同居群进行形态特征变异研究,为滇龙胆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对27个滇龙胆居群根、茎、叶的15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滇龙胆不同居群、不同产地和同一居群内不同个体间,在不同植物学性状上均有一定变异,其中,叶片数、植株生物量、株高、分枝数等形态指标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滇龙胆植株根条数、根粗和根干质量同植株地上分枝数、叶片数及茎叶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27个滇龙胆居群可分为4组,其中第III组主要分布在黔西和川中南,比较适合作为高产优良品种选育的材料。主成分分析显示,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根条数、分枝数、株高、叶长这6个形态指标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滇龙胆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并以根部表型性状变异幅度最大。在筛选高产滇龙胆种质资源时可考虑分枝数、叶片数和茎叶干质量这几个外观形态指标。

关键词: 滇龙胆 居群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数量性状上分析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在云南省选取了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分别测量了其8个果实表型性状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8个果实性状在居群间的F值为20.17~35.21,部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居群内的F值为1.27~3.0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余甘子居群内的平均表型变异接近90%,是余甘子果实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余甘子表型性状的变化与生态和地理因子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果实横径、外果皮重、果核宽、果核重等5个表型性状指标是反映滇西北余甘子果实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余甘子 天然居群 果实性状 形态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关键词: 余甘子 形态特征 变异 种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昭通不同类型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群落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对云南昭通不同类型苹果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按管理模式分成3类,每类型果园选取5棵12枝新梢的20个叶片进行害虫定枝调查,天敌调查采用树上目测、树盘扫网和诱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高于有机示范园和化学防治园;化学防治园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最低。三类果园天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有机示范园均大于常规管理园和化学防治园,益害比最高达1.304。有机示范园的管理模式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也得到了很好得控制。

关键词: 苹果 绣线菊蚜 种群动态 天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滇龙胆居群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滇龙胆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省5个区域天然分布的20个野生居群400个单株20个表型性状指标为调查研究对象,并用变异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巢式方差分析对滇龙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用相关性分析对滇龙胆表型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变异格局进行分析,用类平均聚类法对20个滇龙胆居群进行分类.结果表明:5个区域的滇龙胆以楚雄地区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9.8%,变异最小的是昆明地区,为31.4%;不同居群的20个表型性状变异程度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14.4%~91.8%之间,平均为40.4%,20个居群的平均变异为26.8%~37.0%;滇龙胆地理居群的表型分化较高,20个性状居群间的分化系数平均为73.14%,变化范围为36.03%~91.94%,居群间变异高于居群内;滇龙胆20个表型性状的总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47,5个不同分布区域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最大为楚雄(1.271 4),最小为玉溪(1.266 7);表型性状变异受经度和降雨量影响较大,与纬度、海拔和温度相关性不显著;通过UPGMA聚类,滇龙胆被分成3个组,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发现滇龙胆表型变异式样丰富,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滇龙胆 居群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SSR和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甘蔗商业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Y75/1/2杂交,获得269个单株,组成F1群体,用F102/356与商业品种ROC25回交获得266个单株,组成BC1群体。利用筛选的多态性条带丰富的36对SSR引物和12对AFLP引物,对两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甘蔗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用F1群体获得630个分离标记,经χ2检测,298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7%;用BC1群体获得571个分离标记,有264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6%;4个亲本获得单双剂量标记的数量依次为Co419>02/356>Y75/1/2>ROC25。在LOD≥5.0,相邻标记遗传距离≤40cM的条件下,F1群体有134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55个连锁群,其中39个连锁群归属8个同源组,16个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458.3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0.9cM;BC1群体有133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47个连锁群,其中34个连锁群归属于8个同源组,13个连锁群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059.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8.0cM。从4个亲本单双剂量标记进入的连锁群数来看,Co419最多,归入34个连锁群,其次为Y75/1/2,归入20个连锁群,第3为02/356和ROC25,归入19个连锁群。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双剂量标记比例、形成连锁群数量、总遗传距离来看,F1群体构图质量要优于BC1群体

关键词: 甘蔗 遗传连锁图谱 SSR AFLP 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