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技支撑云南产业强省建设的对策思考
《商展经济 》 2024
摘要:科技支撑云南产业强省建设,是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云南省传统产业大省迈进新时代产业强省的重要抓手。当前,云南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产业、最大难点在产业、最大潜力也在产业,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强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向产业强省跨越对云南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云南省实现向产业强省跨越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本文就科技支撑云南产业强省建设的思路、重点及对策研究等问题作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如何用科技加快产业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 产业强省 产业转型 科技支撑 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创新


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GY3的孢子形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菌株GY3的rDNA–ITS及TUB2联合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2个菌株(ZK1–1、ZK5–5)的序列聚在同一分支,鉴定认为金荞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Y3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以PDA培养基培养GY3,菌丝生长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水浴10min),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
关键词: 金荞麦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云南


3个蓝莓品种花芽分化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蓝莓多次花芽分化的形态变化、花芽分化规律和品种间的差异,对蓝丰、双丰及夏普蓝的物候期进行调查,利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采用MRM方法测定了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蓝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1次;双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2次,分别表示为双丰第1次、双丰第2次;夏普蓝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3次,分别表示为夏普蓝第1次、夏普蓝第2次、夏普蓝第3次。双丰第1次的果熟末期与双丰第2次的现蕾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明显;从现蕾到果熟期,夏普蓝第1次与夏普蓝第2次具有重合的生育期,夏普蓝第2次与夏普蓝第3次也具有重合的生育期。3个蓝莓品种的花芽分化主要阶段有6个,依次为开始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心皮原基分化期。3个蓝莓品种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不同,蓝丰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最长,需53 d,其次是双丰,双丰2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均比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长。不同于蓝丰和双丰,夏普蓝在云南省不需要低温诱导,春季自剪之后立刻进入花芽分化。蓝莓花芽孕育期需要的IAA、CKs、GAs含量均较低,但需要的ABA、ACC含量均较高,要想对花器官后期的花芽分化有利,应保持IAA、CKs、GAs含量为平衡状态。


云南省2008-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16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2008-2023年云南审定的466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16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16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2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云南省不同产地核桃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4
摘要:为揭示云南省石屏、大姚、景东、永平、昌宁等5个产地生产的代表性核桃品种的品质,本研究对5个产地核桃仁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粗脂肪、脂肪酸等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地核桃仁中的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14.26~6 780 mg/kg,其中P、 K、 Mg元素的含量较高,P和Zn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蛋白质含量为13%~19.87%,最高为永平核桃;粗脂肪含量为66.97%~72.44%,最高为景东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7%~11.3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92%~92.53%; 17种营养成分符合正态分布,与产地无显著相关性;Ca元素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3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 α-亚麻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前3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7.42%,对5个产地的核桃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依次为石屏、景东、大姚、永平、昌宁。本研究通过分析云南省5个产地主要代表性核桃品种的营养特征,为各地区核桃品种选育和深加工奠定基础。


基于SSR的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探讨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0份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0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在遗传相似系数0.17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共6份材料,包括滇东南麻栗坡的中越猕猴桃MLP001和MLP010、西畴的中越猕猴桃TSH-1和TSH-4,以及滇南屏边的中越猕猴桃PB001和PB005;类群Ⅱ共31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8份材料,滇西北的3份紫果猕猴桃TC-8、TC-1、TC-10,以及5份贡山猕猴桃CJ-11、CJ-13、CJ-7、CJ-3、CJ-2;类群Ⅲ共14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0份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系列材料,滇东的JZS-5、JZS-9及JZS-7,以及滇东南西畴的黄毛猕猴桃XPS-1;类群Ⅳ共19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6份材料,滇东南西畴的京梨猕猴桃XCFD-1及革叶猕猴桃XCFD-3,果实无被毛且果皮带斑点,果实较小,与其他类群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SSR分子标记反映了云南猕猴桃属70份种质资源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其中一些材料按种类、资源分布地及形态学性状特征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
关键词: 野生猕猴桃 亲缘关系 云南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4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交易现状,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经过整理和鉴定,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有153种,隶属72科,123属,被《中国药典》收录49种,作为保健品使用的药材共28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共29种.药材药用部位有8类[根类(根或块根或根茎)、全草类或全株类、果类、鳞茎、花类、子实体类、油类、叶类],其中以根类入药最多,占总种数的47.7%.药材主要用于益气补血、益肾强筋、键脾和胃、调节免疫、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温里散寒、温经止痛、抗炎、镇痛及清热解毒等功效.药材使用方法以水煎服为主,其次是多种配伍炖肉,煎汤熏洗或沐浴,捣烂外敷,泡酒涂擦.药材治疗疾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最多(56种,36.6%),其次是治疗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疾病(54种,35.3%).结论: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被用于药用、食用和保健品,药用独具民族特色,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
关键词: 民族植物 药食同源植物 端午节 小凉山地区 云南省


云南省南涧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分析与思考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相关要求,2022-2023年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调查区域涵盖南涧县4个乡镇,10个村,28个村小组,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10份,包括粮食作物93份、经济作物2份、蔬菜15份;其中收集到地方优良特异性种质资源5份。围绕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及相关措施,对资源普查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了资源普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开发利用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