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42条记录
基于整合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得高质量文献84篇,提取有效田间试验数据625组,以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分别增加41.14%[95%置信区间(CI):38.32%~44.04%]、46.46%(95%CI:43.02%~50.01%)和48.85%(95%CI:43.86%~45.03%)。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46.80%(95%CI:43.22%~50.46%),提高微生物量氮含量56.0%(95%CI:47.18%~65.37%),提高作物产量47.48%(95%CI:39.98%~55.36%);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提高36.06%(95%CI:21.22%~52.71%),微生物量氮含量可提高40.80%(95%CI:30.42%~52.01%),作物产量可提高4.04%(95%CI:2.26%~5.46%);Met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还受作物类型、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方式、土壤初始pH、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作物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初始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结合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构建单施或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技术,实现构建土壤健康微生态,最终实现肥料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有机肥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品种核桃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云南主栽核桃和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品质评价指标,选取27个核桃品种果实,对矿质元素、蛋白脂、粗脂肪等12个营养指标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83%,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变异系数最小;9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P>Mg>Ca>Mn>Na>Fe>Zn>Cu,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5.62%,脂肪含量均值为68.63%,VC的平均含量为4.66 mg/100 g;相关性分析表明,12个营养指标之间,P、Fe、Mg、Ca、Cu均与蛋白质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核桃品种为'香茶''永平''晚熟'和'小圆果',薄壳山核桃中品种'卡多'综合表现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富含矿质元素类群和高脂肪含量类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Fe、Mg、Ca、Cu元素、蛋白质、脂肪为评价云南不同品种核桃品质的关键性指标.薄壳山核桃适合榨油,22种主栽核桃适合直接食用或开发富矿质元素和高蛋白的功能饮料.研究明确了云南核桃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品质特性,提供科学分类方法,为云南核桃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桃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2008-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16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2008-2023年云南审定的466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16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16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2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关键词: 云南 水稻 品种 品质 演变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品质及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 6 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 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Se对子实体柄长和菌盖大小(横径、纵径)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菌盖厚度;随着Se施用水平提高,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硒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子实体重金属含量(As、Cd、Pb、Hg)随Se浓度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线性分析也表明,重金属含量与Se施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施Se增加了子实体多糖、粗蛋白、黄酮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多糖、黄酮含量在Se400 处理下最高,总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分别在Se200、Se300 处理下最高.HPLC测定分析表明,与CK相比,Se300 提高了灵芝酸A、灵芝酸DM、灵芝酸F及灵芝酮三醇为主的三萜酸组分,其总三萜酸含量较其他处理提高 2.93%~25.54%.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显示,Se300 较CK、Se400 相比具有较高的未甲基化位点比例和较低的甲基化位点比例.综上,施用外源硒可促进早期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生物量累积,改善子实体重金属安全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品质,改变DNA甲基化比例,且以 300 μg/g施用浓度的整体效果最佳,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 11.36%.

关键词: 白灵芝 农艺性状 重金属含量 品质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套种对干热区火龙果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用有机肥和套种对红心火龙果(Hylocereus costaricensis)种植的优势机理,以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机肥施用量(F0:0 t·hm-2和F20:20 t·hm-2)和套种方式(MP:单种火龙果,IP:火龙果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IS:火龙果套种大豆(Glycine max))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以及红心火龙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0处理相比,F2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F0和F20条件下,相比于MP处理,IP和IS处理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IP和IS处理仅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套种能显著提高红心火龙果的产量,在F0条件下IP和IS处理分别比MP处理增加产量48.48%和42.20%,在F20条件下分别增加25.37%和29.82%.IP和IS处理在F0条件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有机肥和套种花生或大豆可增强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套种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薯处理方式下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及休眠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选取5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休眠特性评价,并比较药剂催芽和常温贮藏2种处理的效果,设计品种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休眠类型的品种在常温贮藏(B1)、药剂催芽(B2)以及低温贮藏(B3)3种处理下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结果显示,51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期在49~130 d之间,休眠幅度介于14~55 d之间;催芽后,这些品种的休眠期平均缩短28.3 d。在品种比较试验中,不同休眠期的品种对3种处理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各有不同。对于出苗期而言,51个马铃薯品种在3种处理下总的出苗期趋势为B3>B1>B2;在产量方面,不同休眠期品种具有不同表现,短休眠期品种、较短休眠期品种和中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3>B1>B2,较长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1>B2>B3,长休眠期品种的情况截然相反,其产量排名为B2>B1>B3。这表明短休眠品种在不能及时种植时,低温贮藏是一种有效提高产量和延长贮藏时间的措施,而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在种植前采用药剂催芽来解除休眠。综上,种植者需要根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时期和贮藏方式,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 马铃薯 休眠特性 休眠期 出苗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云南省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草布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栽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Ⅰ号(BⅠ)、单施生物有机肥Ⅱ号(BⅡ)、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Ⅰ号(1/2C+BⅠ)、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Ⅱ号(1/2C+BⅡ)7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药材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增加,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生物有机肥处理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较CK1 分别增产 41.50%~201.13%、35.00%~69.42%,其中,1/2C+BⅠ处理鲜干产量最高,1/2C+BⅡ处理次之.(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阿魏酸、挥发油、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 分别提高11.77%~16.77%、5.64%~13.17%、15.74%~95.78%和 26.71%~140.53%.综合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本试验条件下,要实现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以处理 1/2C+BⅠ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云当归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垂直深旋耕下有机物料改良酸性土壤及烤烟产质量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探明深旋耕配施有机物料改良烤烟根际土壤酸化特性和调控烤烟生长、产质量的效应.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在云南省石林县酸性红壤上,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耕作方式(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和施有机改土物料(不施改土物料、酸性有机肥、碱性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及其互作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烟株根系和植株生长形态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主要受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其中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及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含量,尤其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更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氢(H+)和交换性铝(Al3+),提升土壤硅铝率、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增强酸性土壤调酸效果.烤烟根冠形态及烟叶产量产值性状主要受深旋耕和碱性改土物料的影响.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影响较大,其中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主要影响总糖、还原糖、钾及水溶性氯;垂直深旋耕显著影响烟叶6项常规化学指标.因此,在云南酸性土壤山地烟区,采用垂直深旋耕结合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可较好地协同改良土壤酸度及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烤烟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形成良好根冠关系,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物料 垂直深旋耕 土壤酸化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植鲜食蚕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杞麓湖临湖周边种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引进9个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长、百荚鲜重、单株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提高3个性状中的任何1个均对产量有促进的作用.不同蚕豆品种表现出开花期和结荚期生长的不一致性,'云豆早6'和'云豆早7'开花、结荚均比其他品种早,采荚期也最长;'云豆早6'和'玉豆3号'在研究区域种植有很好的产量潜力,但是年度间和地区间的高产稳产性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关键词: 鲜食蚕豆 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甜荞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吉林省西部种植的甜荞品种及其最佳播期,利用34份甜荞品种(系)在3个播期(5月22日、6月12日、7月3日)对14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甜荞品种(系)14个农艺性状影响明显。生育期平均值随着播期的延迟缩短;4个株型性状、6个粒形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随着播期的推迟分别表现为先增后减、先减后增、逐渐增高的趋势。从各性状的遗传率来看,籽粒面积、籽粒周长、长宽比、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圆度等粒形性状以及千粒重的遗传率在3个播期中为0.901~0.992,大于其他性状。在相关性分析中,籽粒面积与籽粒周长、长宽比与籽粒圆度、株粒数与株粒重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3个播期中均大于0.950。结果还表明,适合早播的甜荞品种为呵OK、呵T、喀1;适合中期播种的甜荞品种为呵T;适合晚播的甜荞品种为D2。综上所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结合种植适宜的品种可提高甜荞产量

关键词: 甜荞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