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42条记录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蜜环菌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生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与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及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密不可分,研究土壤RWC对蜜环菌菌株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的影响,可为乌天麻良种繁育及乌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提供指导。该研究根据30株蜜环菌菌株在活化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将其分为4类,再从每类蜜环菌菌株中筛选2株生长特性指标优的菌株与乌天麻米麻及阔叶树修剪枝进行箱式控水熟料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具有根状菌索单轴分枝的蜜环菌菌株是与乌天麻共生的优良菌株,如第Ⅲ类、第Ⅳ类蜜环菌;土壤RWC对不同类型蜜环菌的生长特性指标,乌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有显著影响;土壤RWC为75%时,蜜环菌菌株生长速度、直径、分支数、生物量及乌天麻种苗存活率、产量、单重均最优,通过人为控制土壤的RWC,在大棚内将乌天麻米麻与优良蜜环菌菌株及阔叶树修剪枝伴栽可以获得优良的乌天麻种苗,为乌天麻的高效生产、米麻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相对含水量(RWC) 乌天麻种苗 蜜环菌菌株 生长特性指标 产量 单重 岭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摘要:为了解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4的产量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云南省2019—2021年地麦区域试验数据和2020—2021年生产试验数据,对云麦8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4在2019—2021年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5 620.5、5 223.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02.5 kg/hm2,在参试品种中均排名前列,且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云麦56,表明其丰产性优;高稳系数在2019—2020年排名第3,2020—2021年排名第9,说明云麦84的产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穗粒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可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产量。综合分析,云麦84是一个高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其高产栽培的重点是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云麦84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土烟区烤烟不同种植体系对根际土壤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 烤烟 种植体系 土壤特性 产量 烟叶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3000 kg/hm2(T1);(3)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6000 kg/hm2(T2);(4)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9000 kg/hm2(T3);(5)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2000 kg/hm2(T4);(6)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5000 kg/hm2(T5),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玉米产量和pH、有机质、交换性钙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最高提高了23.20%,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锰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79%、70%和29.18%;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较CK,最高显著提升了38.19%;施用改性磷尾矿粉的百粒重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4.03%,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改性磷尾矿粉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钙来消减土壤酸化,不同施用量的改性磷尾矿粉对土壤和玉米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施用6000 kg/hm2的改性磷尾矿粉(T3处理)是最优的施肥方案,它可以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关键词: 改性磷尾矿粉 磷素 酸性土壤 土壤团粒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多样性与抗性品质基因分析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以育成的14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SNP标记,分析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SNP分子指纹图谱,同时检测水稻主要病虫害抗性基因及品质基因的分布。结果表明,1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302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PIC平均值为0.264,最高仅为0.37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遗传距离最近的2个品种,仅有51个差异位点,表明这些不育系材料的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同质化严重;通过比对参考品种功能基因,分析水稻褐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位点Bph14、Bph3&15、Bph27、Pi1、Pi2、Pi9、Pigm、Pikh、Pita、Piz、Xa7、Xa21和Xa23在15份材料中的分布,发现这批不育系材料携带的抗性基因较单一;对品质优异基因的分析发现,这些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部分品种具有低镉和香味基因。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水稻品种抗性遗传改良和品质优异基因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SNP芯片 抗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道地药材云木香GAP研究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实践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云木香原产印度,20世纪30年代初在云南丽江引进种植,并逐渐推广扩展至全省多地,1959年首次出口,誉为“云木香”,为云南省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为规范云南道地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措施,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综述云木香的道地沿革与种植历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传统初加工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5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云南西北高寒山区该道地药材品种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木香 道地药材 GAP研究 质量 可追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纬高原生态条件下环境与基因型对蚕豆产量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24

摘要:为探究云南气候环境条件和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蚕豆籽粒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至2019年在分布于云南省保山市、楚雄市、大理市、昆明市、丽江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的7个不同种植区种植12个育成蚕豆品种,分析了不同种植区各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且对蚕豆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籽粒产量的变异贡献率分别为54.4%和4.8%,两者互作对产量的变异贡献率为10.2%。不同试点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产量变幅为2.18~5.28 t·hm-2,平均产量最高和最低的试点分别为大理和曲靖。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产量变幅为3.14~3.98 t·hm-2,平均产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为凤豆27号和云豆1375。产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凤豆27号和玉豆1号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1和0.12,P=0.03和0.02),而其余参试品种无显著相关性。在云南省低纬高原生态条件下,环境和基因型是蚕豆籽粒产量的主要变异来源,环境对蚕豆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基因型。本区域蚕豆生产布局应优先考虑其品种的环境适应性,除凤豆27号在大多数试点均有较佳的产量表现外,其余品种均表现出其优势产量点,如保豆7号、彝豆6号、云豆663、靖豆120和玉豆2号对应的优势高产点分别为保山、楚雄、昆明、曲靖和玉溪。

关键词: 蚕豆 低纬高原 环境 基因型 籽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5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摘要:为了解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 85 的产量特性,利用 2019-2021 年 2 个年度的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和 2021-2022 年度云南省地麦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云麦 85 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云麦 85 2 个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 4 804.5 kg/hm2、5 488.5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5 488.5 kg/hm2,均高于对照品种云麦 56 且排名靠前,表明其丰产性优;云麦 85 2 个年度的产量变异系数(Shukla)分别为 13.9%、9.4%,均低于对照云麦 56,高稳系数(HSC)分别为59.7%、62.0%,2 年HSC平均值高于云麦 56,表明其稳产性优;云麦 85 的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变异系数(CV)较大,说明云麦 85 的穗粒数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影响;相关性分析中,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0.76**),其余相关性皆不显著;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中,云麦 85 的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2),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为Y=-5 718.809+8.08X1+162.601X2+9.712X3(Y代表产量,X1、X2、X3 分别代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在保证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情况下,增加穗粒数是云麦 85 增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云麦85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 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会抑制油菜根系面积的扩增。与CK相比,T1(197.40 cm)、T2(269.04 cm)、T3(366.99 cm)、T4(386.46 cm)处理的油菜根系总长度均大于CK处理(189.98 cm);油菜根尖数量和根系交叉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T4(11 315个)、T2(9 719个)、T3(9 229个)、T1(6 567个)和T4(2 301.88个)、T2(2 190.40个)、T3(2 126.50个)、T1(1 526.88个);CK处理下的油菜根系总表面积(100.61 cm2)和总投影面积(32.02 cm2)均大于其他处理。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还有利于促进油菜秸秆及籽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T4处理油菜平均株高(143.9 cm)显著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55倍、1.85倍、1.42倍、1.32倍;T4处理的平均角果长度(6.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05倍、1.17倍、1.15倍、1.10倍;T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2 068.73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产量提高29.23%,比纯施有机肥处理提高14.19%;T2处理油菜产量为2 051.79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提高28.17%,比纯施有机肥(T4)提高13.25%。综合考虑下有机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益最高,是洱海流域最适宜的有机替代量。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等氮量 有机替代 根系形态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储存对黑木耳菌包特性和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2024

摘要:为了探究冷冻储存对黑木耳菌包特性和子实体品质的影响,为黑木耳菌包冬季储存条件提供技术参考,以完成后熟的黑木耳菌包为试验材料,在-20℃条件下分别冷冻储存15 d和30 d,以20℃储存30 d为对照,观察测定黑木耳菌包特征、单袋产量、子实体形态特征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冷冻储存可抑制黑木耳菌包菌丝体生长,显著降低耳片硬度、弹性和咀嚼度,增加第1潮耳片产量。冷冻储存对耳片泡发率、黏聚性和回复性影响不显著。冷冻储存时间越长,第2潮耳片产量和单袋产量越低,耳片越薄,耳片弹性越低。

关键词: 黑木耳 冷冻储存 菌包特征 产量 子实体品质 质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