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N (PIN-FORMED)是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它们编码的生长素输出蛋白是调控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重要载体元件,然而其在茶树中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茶树全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18个PIN家族基因.对鉴定得到的CsPINs进行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及蛋白互作的研究,并分析了CsPIN基因组织表达特性以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组成.结果表明,茶树PIN家族数量明显多于拟南芥(8)、水稻(12)和毛果杨(1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除CsPIN-like8.2和CsPIN-like8.3没有内含子外,其他CsPINs都具有4~13内含子;Cs PINs蛋白大多为碱性蛋白,均含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并都定位于膜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PINs基因与毛果杨PIN家族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水稻PIN家族基因较远.CsPIN基因家族启动子序列包含大量与激素调控和生长发育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其可能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茶树8个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18个CsPINs基因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生长素的调控作用,从而参与调控茶树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大多数CsPINs基因在花和幼嫩组织中较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茶树PIN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PIN基因家族 生长素 生物信息学


巴西蔗糖产业特点及对我国蔗糖业的借鉴
《中国糖料 》 2020
摘要:通过对巴西蔗糖产业种植、管理、贸易、政策、加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可知,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其制糖成本低、国际竞争力强。其甘蔗病虫害防控实行:⑴重点培育和推广抗病虫甘蔗良种;⑵通过种苗检疫、脱毒和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严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⑷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其糖厂已实行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蔗糖生产采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糖。其蔗糖产业发展特点:重视氮高效品种的选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高、采用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燃料乙醇工业发达、多种糖料蔗供应渠道、加工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甘蔗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可从中得到的借鉴为:重视强宿根蔗的选种计划、加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甘蔗病虫害防控系统、加强蔗糖高值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低纬高原甘蔗主要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
《甘蔗糖业 》 2020
摘要:针对传统人工喷药防治存在缺陷和甘蔗高秆作物中后期施药难、劳动力缺乏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从飞防机型选择、专用药及助剂筛选、药械融合、田间作业、技术规范、规模化应用组织模式等层面对甘蔗主要病虫飞防技术进行了系统开发示范,分析确定了适宜低纬高原蔗区的无人机机型及飞行技术参数,筛选出无人机飞防最佳药剂配方组合和施用技术,凝练形成了低纬高原蔗区甘蔗主要病虫无人机防控技术且大面积成功应用,为全面推广应用无人机飞防甘蔗病虫常态化提供了成熟的全程技术支撑.采用无人机防控甘蔗病虫具有超低量施药、高作业效率等优点,可有效解决高杆作物后期喷施困难、劳动力紧张和作业效率低的问题,为有效防控甘蔗病虫成功开辟一条轻简高效新途径,切实加快甘蔗病虫害统防统治进程,对有效降低暴发流行灾害性甘蔗病虫给蔗农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具有极为明显的效果,对实现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甘蔗提质增效,保障国家食糖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基因型花椰菜通用再生体系的构建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以不同基因型花椰菜的薹茎段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花椰菜快速繁殖的培养基配方,构建适用于不同基因型花椰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用75%C2H5OH消毒15s后,7%NaClO消毒10min处理不同基因型花椰菜的外植体,污染率为0,且茎段不变色、不影响后期分化;6-BA是理想的花椰菜不定芽诱导的细胞分裂素,6-BA 1mg/L+IBA 0.5mg/L是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ZT 2mg/L+NAA0.1mg/L是最佳的促进不定芽快速生长的激素组合;6-BA 1mg/L+NAA 0.5mg/L是最佳的不定芽继代增殖的激素组合;MS+IBA 0.1mg/L+IAA0.1mg/L是最佳的促进无菌苗生根的培养基。


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务员甘蔗信息管理系统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20
摘要:[目的]建立便捷的甘蔗原料信息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农务员工作效率.[方法]利用Android手机终端,将"互联网+"新技术融入传统的蔗糖管理中,构建一个通用的、便于"二次开发"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结果]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务员甘蔗信息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的框架结构,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农务员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砍运管理、驾驶员管理、过磅管理和汇总统计等功能模块的运作流程.[结论]通过互联网管理甘蔗原料信息,使农务员及时、便捷地对蔗农基础信息、过磅信息等进行管理,实现农务工作的智能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甘蔗 信息管理 Android平台 农务员 互联网+


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作用效果
《中国糖料 》 2020
摘要:利用大型容器对甘蔗品种ROC22和云蔗06-407进行桶栽种植,探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ROC22、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提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云蔗06-407效果更显著,云蔗06-407的株高和茎径分别增加12.37%和28.81%;地上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增长32.61%和37.10%,白根根长增长92.57%,白根表面积增长66.08%,以上指标除株高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侧根数量越多,根系平均直径越小。(3)甘蔗地上部分的茎径、株高和地上鲜重均与根系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均在0.797 9以上。表明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株高和茎径,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应用光谱分析方法测定牛肝菌的产地和不同部位矿物质含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肝菌出口国,云南则是国内牛肝菌最大产区.美味牛肝菌香郁爽滑、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因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环境差异,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开展云南省不同产区美味牛肝菌产地鉴别,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控制.本研究采集云南省13个产地美味牛肝菌样品124份,使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IR-MIR)、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IR-N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光谱信息与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分析,对原始光谱进行平滑(Savitzky-Golay,SG)、二阶导数(SD)、标准正态变换(SNV)等预处理,数据使用Kennard-Stone分类法分为训练集与预测集,通过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分类模型后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最佳的产地鉴别方法.结果显示:(1)元素测定方法中茶叶标准物质回收率在91.00% ~106.00% 之间,方法准确可靠;(2)美味牛肝菌富含元素K,P,Mg,Na和Ca且不同部位相同产地,不同产地相同部位元素之间存在差异性,可能与美味牛肝菌不同部位的富集能力和不同产地地理环境差异相关;(3)中级融合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重要信息,其中FTIR-MIR和UV-Vis光谱数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3.50% 和66.70%,代表重要信息变量;(4)在PLS-DA与SVM模型中,数据融合后的产地鉴别效果基本高于单一数据鉴别,说明数据融合策略在美味牛肝产地鉴别中效果显著;(5)采用Hottelling T2检测法对数据融合进行异常值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未超过置信区间,具有准确性与可信性;(6)PLS-DA模型的初级融合和中级融合结果都高于SVM,说明PLS-DA模型中级融合可以作为产地鉴别的最佳方法.多种光谱结合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可准确鉴别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为云南美味牛肝菌地域品质差异评价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


独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独蒜兰属(Pleione)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野生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临近的喜马拉雅地区.独蒜兰属植物的育种在国外已超过50年,超过400个杂交种已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录.中国虽然是独蒜兰属植物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但人工栽培和育种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对独蒜兰属植物的原生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独蒜兰属植物的利用现状,提出了育种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拉长花序的效果
《落叶果树 》 2020
摘要:在夏黑葡萄开花前15天前后,研究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序的拉长效果.结果表明,以85%赤霉酸13.0mg/L、85%赤霉酸15.0mg/L、美国奇宝(20%赤霉酸)15000倍液、美国奇宝17500倍液处理的效果较好,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花序伸长较为明显,且无明显的畸形花序.疏果时用工量少,节省劳动力,太大的花序剪两端留中间即可.其中以85%赤霉酸15.0mg/L的效果最好,花序净拉长18.3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