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3种植物叶片提取液对滇龙胆种子发芽率的化感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份不同居群的滇龙胆资源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在同一浓度下的核桃叶、茶叶、桉叶提取液对不同来源滇龙胆种子的化感作用。测试结果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叶片的提取液在0.2%浓度下,对滇龙胆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依次为:桉叶>茶叶>核桃叶。根据不同提取液的种子萌发率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当距离为1.79时,26份滇龙胆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Ⅱ类群,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一致性,化感效应指数低,生产上用该类种源与核桃树和茶树进行复合种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滇龙胆 化感作用 发芽率 发芽势 化感效应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头菇属真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稀有内含子特征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研究从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YAASM0711的单核菌株M20中获得了含有GC-AG内含子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gpd完整编码基因,本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探讨该基因的组成结构及内含子的拼接特征.在杨柳田头菇和茶树菇(A.aegerita)野生群体中均获得了此基因,序列差异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被分为两类,并且在两个物种中均有分布,表明这种序列组成差异可能在两个物种分化之前就已经存在.另外,在M20菌株的菌丝体及YAASM0711菌株的不同发育时期均没有发现可选择性剪切现象.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pd在幼嫩的子实体中表达量最高,约为菌丝体中表达量的5.5倍,推测与子实体的快速生长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gpd功能及其在物种分化研究中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 GC-AG内含子 3-磷酸甘油脱氢酶 杨柳田头菇 选择性拼接 物种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试验调查,研究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加重虫斑的发生,对病斑无影响;套袋时间长达60 d,会加重柠檬果面虫斑的发生程度;套袋时间过早(柠檬直径小于3 cm)、套袋时未将果袋撑大的套袋方式均会造成果面损伤,严重影响柠檬果实的外观品质。

关键词: 柠檬 套袋 虫斑 病斑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薯蓣属5种药食同源植物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不同种药食同源薯蓣植物。采集云南5种药食同源薯蓣属(淮山药、黄独、高山薯蓣、粘山药、参薯)样品红外光谱数据,选择基线校正、9点平滑、自动归一化、二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原始光谱显示,除粘山药样品,其余4种薯蓣属样品红外光谱相似度较高,在1 154、1 081、1 021、928、763、577 cm~(-1)附近均出现表征淀粉和一些糖苷类成分的吸收峰。选取1 800 cm~(-1)~400 cm~(-1)波段二阶导数光谱数据,结合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进一步挖掘红外光谱数据信息。通过HCA提取727个变量建立矩形阵列获得树状图,分类正确率为91.2%。PLS-DA模型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7.3%;得分图显示,5种样品分类效果理想。证明FT-IR结合HCA和PLS-DA方法,对5种不同种薯蓣植物的鉴别可行。

关键词: 薯蓣 药食同源 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MS法同时测定牛奶中磺胺类、喹诺酮类、甾体激素类及四环素类兽药残留

分析测试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并优化了同时测定牛奶中10种磺胺类、6种喹诺酮类、8种甾体激素类以及1种四环素类药物共25种兽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目标药物经5%乙酸乙腈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通过UPLC-MS测定,外标法定量。25种兽药在不同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61.6%~119.2%,组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13.4%,组间RSD为5.8%~14.2%,方法检出限为0.5~2.0μg/kg。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牛奶 兽药残留 磺胺类 喹诺酮类 甾体激素类 四环素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荷精油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原原种的抑芽效果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发芽是造成马铃薯贮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薄荷精油对贮藏马铃薯原原种的抑芽效果,设置0(CK)、20、50、80μL·L~(-1)等4个薄荷精油浓度梯度,处理云薯603、云薯401和紫云1号3个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分别于贮藏后0、13、41、48、66、91d观察测量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和芽长。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薄荷精油处理室温贮藏3个月后,3个马铃薯品种的发芽率和芽长大都显著降低,当薄荷精油浓度达到80μL·L~(-1)时,3个马铃薯品种的发芽率和芽长均低于其他处理,基本呈现薄荷精油浓度越高对马铃薯抑芽效果越明显的规律;但云薯401在20μL·L~(-1)和80μL·L~(-1)两个浓度下的抑芽效果较50μL·L~(-1)处理要好,说明薄荷精油对马铃薯抑芽效果除了与精油浓度有关以外,与品种也有关系。

关键词: 薄荷精油 马铃薯 抑芽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waxy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1、(CT)12、(CT)14、(CT)16、(CT)17、(CT)18、(CT)19、(CT)20、(CT)21等10种变异;(CT)11、(CT)18、(CT)17、(CT)12、(CT)10等5种单倍型是云南优势类型,合计占供试材料的92.85%;籼稻以(CT)10、(CT)11、(CT)12为主,而粳稻以(CT)11、(CT)12、(CT)17和(CT)18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存在G/T变异,81.75%品种是G,T只出现在(CT)16、(CT)17、(CT)18和(CT)20的品种中,其频率在籼稻中为13.48%,粳稻20.86%,水稻16.17%,陆稻22.35%,粘稻10.47%,糯稻42.62%。+86-88位存在ATA/GTA/A--3种变异;+128位处存在(AATT)5和(AATT)6 2种变异。根据这4个变异位点,可将252个云南地方稻种归为16种单倍型,其中Wx4(32.54%)、Wx9(13.89%)、Wx12(12.7%)、Wx5(12.3%)、Wx1(8.33%)、Wx11(7.94%)是主要类型,合计87.7%,其他类型频率较低。籼/粳亚种、水/陆稻和粘/糯中存在单倍型种类和单倍型频率两方面的差异,籼稻/粳稻、水/陆稻和粘/糯稻各亚种或生态型均有独享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频率也存在差异,表明亚种间或生态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临沧、普洱单倍型种类最丰富,以之为中心向外扩展,单倍型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第一内含子+1位的T主要分布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南部地区。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群体waxy基因的变异和分布特点。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waxy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水平下花魔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魔芋对不同水平钾素营养的反应机制,提取施用低、中、高水平硫酸钾5d后的富源花魔芋叶片总RNA,合成了c DNA,采用优化的c DNA-SRAP技术体系分析了在低钾、中钾、高钾水平下富源花魔芋叶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7条基因片段,其中差异片段126条。相对于中钾处理,低钾、高钾处理的差异片段包括抑制型表达片段19条,诱导型表达片段14条,上调表达型片段29条,下调表达型片段64条。选取表达量高的13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并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共比对出9条差异片段的同源序列,其中4条与已知功能基因(谷氨酰胺酰-t RNA合成酶、β-ATP合成酶、GTP结合蛋白、核苷酸还原酶)有较高同源性,5条与假定基因或预测基因同源性较高,剩余序列未找到同源序列,可能是一些新的魔芋与钾营养吸收利用相关的基因,具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富源花魔芋 c DNA-SRAP 基因表达 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印楝素及类似物残留量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声波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印楝素及类似物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茶叶用水浸泡,在超声波仪中经乙腈提取后,过Florisil小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对超声波萃取时间、功率及固相萃取洗脱溶剂、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进行日内稳定性及重复性及加标回收率试验。经测定,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印楝素残留量的日常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印楝素 超声波萃取 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蕾期干旱胁迫对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方百合品种‘Sorbonne’为材料,在滇中气候条件下研究蕾期不同程度干旱对百合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复水后切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百合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气孔密度、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均上升.轻度干旱下,MDA含量上升缓慢,中度干旱后期上升较快,重度干旱使质膜受到的损害加重,最终影响MDA的合成.脯氨酸在轻度干旱早期变化微小,至重度干旱时增幅骤然加大,说明其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较MDA低.复水至开花期,蕾期干旱对植株花期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新梢生长量、株高、花径、花瓣长、宽和花色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性状指标与植株经历的干旱胁迫时间呈反比,即蕾期干旱时间越长,切花植株越矮,花朵越小,花色越浅.7个处理间花期叶部形态(长和宽)变化不显著.蕾期干旱使花朵开放时间延后,经历中、重度干旱的植株复水后花枝质量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综上,早期轻度干旱对百合切花质量影响较小,尚未造成花枝等级降低,中、重度干旱使切花质量严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关键词: 百合 蕾期 干旱胁迫 生理变化 切花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