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马继琼(精确检索)
41条记录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异位点,存在46种DNA单倍型和28种蛋白类型,其中DNA单倍型Pita-H1、Pita-H2、Pita-H6频率较高,三者比例分别为17.89%、29.82%、20.18%,合计67.89%,是云南的优势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频率0.46%~3.67%。携带Pita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共61个,占供试材料的27.98%,其中39个品种(占63.93%)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抗性基因在水稻各亚种和生态型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籼稻中的频率为35.06%,粳稻中为24.11%,水稻中31.03%,陆稻中21.92%,黏稻中30.77%,糯稻中18.37%。Pita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6县(市)检测到了Pita抗性基因,但南部地区频率高于其他地区,且有的县频率较高,呈小集中的特点,海拔2200m以上的7个品种未能检测到Pita抗性基因。

关键词: 云南 稻瘟病 Pi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授粉时期对花魔芋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在产业发展中,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和品质下降。利用魔芋杂交有性繁殖,是保持种性、品种定向培育和丰富遗传资源的有效途径。魔芋有性繁殖周期为4~5年,为提高杂交结实率,获得需要的杂交种子量,研究杂交种子繁育技术尤其必要。文章通过人工授粉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授粉时期对花魔芋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魔芋开花第2天和上午9:00-10:00时是人工杂交授粉的最佳时期,有明显的杂交结实效果。

关键词: 花魔芋 杂交 人工授粉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组织培养成芋技术快速构建魔芋杂交品系的探索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杂交种子休眠期长和种芋繁殖慢等特性,一粒杂交种子衍生为一个品系至少需3~4年,选育周期长成为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选取曲靖花魔芋异株人工授粉约1个月左右的幼嫩杂交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获得了试管微型芋。研究表明:剥去绿色的外层果皮及叠生木栓组织后具有活性的杂交种子(块茎原始体)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MS+6BA 1.5 mg/L+NAA 0.4 mg/L+白糖3.0%,诱导率达100%;适宜诱导不定芽培养基是MS+6BA 0.8 mg/L+NAA 0.4 mg/L+白糖3.0%,分化率达63%;适宜诱导试管微型芋培养基是1/2MS+NAA 1.0 mg/L+PP3330.4 mg/L+白糖5.0%,诱导率为93%,培养35 d左右,收获试管芋平均1~3 g。本研究对幼嫩杂交种子组织培养和试管微型芋的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探,1年内即可构建单粒杂交种子衍生的品系,为品系比较和选择提供了材料,为加速魔芋杂交育种进程提供了一项关键技术。

关键词: 魔芋 杂交种子 组织培养 试管微型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重金属ATP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sHMA2是水稻根和地上部一个主要的Zn和Cd的转运蛋白,在水稻基因组OsHMA2位点存在OsHMA2类似基因OsHMA2-like,编码蛋白包含水稻P1B型ATP酶重金属转运蛋白的功能域。对来自世界不同稻区的27份亚洲栽培稻和8份野生稻基因OsHMA2-like编码区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以了解水稻OsHMA2-like序列的多样性,为发掘基因资源提供信息。OsHMA2-like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在471bp的编码序列内发现了6个变异位点;Tajima'sD检验表明均不显著,说明这些位点属中性进化状态;6个变异位点中,第15、78、132、214、417位点碱基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异,而第457位的变异使得5个供试材料(1个O.nivara,4个ARO品种和1个粳稻品种)由于提前形成终止子在C末端少3个氨基酸,ARO类品种在此位点上与TRJ、IND、TEJ存在显著差异,这暗示ARO类品种可能由O.nivara演化而来。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野生稻 OsHMA2-like基因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稻Wx基因(CT)n卫星序列和第一内含子SNP特征标签初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特异引物对来源于云南的22份栽培稻及分别来源于海南、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的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和1份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Wx基因中第1内含子和第1内含子上游微卫星序列(CT)n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材料均能扩增出产物并获得碱基测序(包括长雄野生稻),4份野生稻的(CT)重复次数分别是(CT)8、(CT)10、(CT)10、(CT)11,较栽培稻少;第1内含子中+1位碱基均为G。相较于栽培稻,野生稻在第1内含子与(CT)n重复中有明显区别于栽培稻的SNP位点,包含基因突变的In Del、转换和颠换3种类型。说明野生稻和栽培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差异。Wx基因中微卫星序列(CT)n和第1内含子的序列可作为检测野生稻遗传组分的一个遗传标签。

关键词: 野生稻 Wx基因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waxy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1、(CT)12、(CT)14、(CT)16、(CT)17、(CT)18、(CT)19、(CT)20、(CT)21等10种变异;(CT)11、(CT)18、(CT)17、(CT)12、(CT)10等5种单倍型是云南优势类型,合计占供试材料的92.85%;籼稻以(CT)10、(CT)11、(CT)12为主,而粳稻以(CT)11、(CT)12、(CT)17和(CT)18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存在G/T变异,81.75%品种是G,T只出现在(CT)16、(CT)17、(CT)18和(CT)20的品种中,其频率在籼稻中为13.48%,粳稻20.86%,水稻16.17%,陆稻22.35%,粘稻10.47%,糯稻42.62%。+86-88位存在ATA/GTA/A--3种变异;+128位处存在(AATT)5和(AATT)6 2种变异。根据这4个变异位点,可将252个云南地方稻种归为16种单倍型,其中Wx4(32.54%)、Wx9(13.89%)、Wx12(12.7%)、Wx5(12.3%)、Wx1(8.33%)、Wx11(7.94%)是主要类型,合计87.7%,其他类型频率较低。籼/粳亚种、水/陆稻和粘/糯中存在单倍型种类和单倍型频率两方面的差异,籼稻/粳稻、水/陆稻和粘/糯稻各亚种或生态型均有独享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频率也存在差异,表明亚种间或生态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临沧、普洱单倍型种类最丰富,以之为中心向外扩展,单倍型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第一内含子+1位的T主要分布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南部地区。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群体waxy基因的变异和分布特点。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waxy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植体取材时期对地涌金莲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7、9、11月取材的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对不同取材时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褐化率及分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67.79%,显著低于其余取材时期,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96%,7月与9月取材的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取材的而显著低于11月取材的;从5月至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褐化率有逐渐降低趋势,5月的最高,达78%,与7月取材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9月、11月的63.5%和60%;9月、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17.47%和20.12%,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和7月的10.67%和13.11%。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以秋季取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较为适宜。

关键词: 地涌金莲 组织培养 褐化 外植体 取材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魔芋新病害—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是富含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魔芋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方式也由传统的半野生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大面积种植。云南是魔芋的起源中心之一[1],其气候环境非常适宜魔芋的生长和种植,但由于规模化种植程度的扩大以及芋农较为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魔芋病害日趋严重,新病害亦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魔芋有3种主要病害,现已增至11种。最近在云南省魔芋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及茎杆上又发现一种新病害——魔芋疫病。该病水渍状的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及管理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14

摘要: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 phophallus Blume)含有丰富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的植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魔芋是近年来在中缅边境发现的一个魔芋新品种,该品种耐高温、高湿,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海拔200~1 500 m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是中缅边境地区罂粟替代种植的最佳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GA_3对魔芋成花效应及育性的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外源GA3诱导魔芋开花,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和田间试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诱导花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3可诱导营养生长期魔芋球茎开花,诱导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升高;诱导花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正常花一致,花魔芋诱导花的花期推迟约70 d,白魔芋诱导花的花期推迟约30 d;诱导花的雌、雄花均可育,并随GA3处理浓度升高表现为育性降低;田间授粉结果表明,以诱导花为亲本的杂交组合可获得杂交种子。

关键词: 魔芋 GA3 成花诱导 育性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