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 intercrop (模糊匹配)
64条记录
云南咖啡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概况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云南咖啡 间套作 栽培 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筛选

大豆科技 2017

摘要:选用五种除草剂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田间进行茎叶喷施,调查不同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作物的安全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 g/L烟嘧磺隆和55%咪唑乙烟酸两种除草剂对杂草防效均在90%以上,而且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安全。40 g/L烟嘧磺隆使大豆增产27.8%,,玉米增产16.4%。5%咪唑乙烟酸使大豆增产42%,,玉米增产16.4%。筛选出的这两种除草剂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的茎叶处理除草剂。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茎叶处理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国—缅甸边境地区珠芽魔芋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泰国达府、北碧府及缅甸孟邦、克伦邦及德林达依省2国狭窄边境地带是全球16个混杂珠芽魔芋核心分布区。泰国占总量的10%~15%,缅甸占85%~90%。其中,4个具特异性、一致性及稳定性栽培种,葡甘聚糖含量高、生物产量高、粘度大,适宜东南亚低海拔高温高湿环境规模种植。该区域大面积橡胶林、柚木林为珠芽魔芋提供了天然遮荫蔽护,林下高矮套种模式能为2国魔芋增产带来巨大空间。

关键词: 泰缅边境 珠芽魔芋 栽培种 橡胶林 套种 耐荫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咖啡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概况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云南咖啡 间套作 栽培 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套种绿肥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摘要:绿肥在魔芋两年制垄作免耕栽培模式中进行冬季套种,在富源县推广面积约0.53万hm2。采用绿肥套种在保护魔芋种球安全越冬、降低软腐病害、减轻杂草为害、提高单产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魔芋套作绿肥,可降低软腐病害22%,提高单产73%,每667 m2增收鲜草饲料1 437 kg。

关键词: 魔芋 绿肥 套种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瑰与烟草间作对烟叶蛋白质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单作和与玫瑰间作的K326叶片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利用Plant-m PLoc、Gene Ontolog、KOBAS、STRING对所鉴定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每份样品分离到的400左右个蛋白质中,MALDI-TOF/TOF MS法成功鉴定了20个差异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中80%定位于叶绿体,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细胞过程、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起源、生物调控、代谢过程和定位。研究表明,玫瑰散发的香气物质一方面促进烟草产生防卫反应蛋白的表达来加强其自身的抗病性,另一方面降低烟草的光合作用,抑制烤烟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玫瑰 烤烟 间作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芽魔芋热区(橡胶)林下套种模式展望

热带农业工程 2016

摘要:热区(橡胶)林下套种模式具备珠芽魔芋所需的高温遮阴环境,为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提供10个月超长生长期,大幅增加叶面积指数,改变花魔芋单叶低产原有的模式,种植周期由3 a缩至1-2 a,显著提高生物产量并使其成为高产作物,提高林地产出效益。以胶树落叶为覆盖物可起保墒压草及增加有机质,利于疏松土壤。采用"挖大留小"就地越冬及叶面球茎自然滚落方式可实现珠芽魔芋低成本种植。

关键词: 珠芽魔芋 热区 橡胶林 套种 耐阴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缅边境地区果园配置作物调研分析与实践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中缅边境地区果园种植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由于夏季多雨而春冬季干旱等季节性问题突出,果园内水土流失严重,套种牧草、作物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试验实践的方式,就滇西南、滇东南地区果园牧草、一般经济作物的套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产量、产值、覆盖度及水土保持效应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不同牧草、一般经济作物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在中缅边境地区果园内,可套种的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套种豆科、禾本科牧草的混播产量产值最高,鲜重产量达79000~83000 kg/hm~2,产值13500~42000元/hm~2,均高于豆科、禾本科及菊科牧草单种;套种作物以小米辣、毛豆、生姜为主,经济效益在7500~36000元/hm~2之间,其中以套种生姜的效益最高。总体来看,在中缅边境地区果园内套种牧草以豆科、禾本科混播效益最佳,而套种牧草的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优于套种作物,因此推荐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的套种模式。

关键词: 中缅边境 果园 套种 牧草 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花生高效间作模式及适宜花生品种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花生品种与辣椒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经济效益,探索适宜云南的花生辣椒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辣椒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2∶2间作模式下效果更显著。在该模式下,花生品种为云花生3号,在株距为30 cm时,其LER达到1.76,复合产量达到19 954 kg/hm2,总净产值分别比花生、辣椒单作增加271%、215%。辣椒花生间作选用2∶2模式,并选用适宜的耐荫、耐密型花生品种,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增产增效显著。

关键词: 辣椒 花生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AMF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间作 红壤 大豆(Glycine max) 有机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