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 intercrop (模糊匹配)
64条记录
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人工林间作生态修复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建林15年的罗望子人工林内间作木豆(Cajanus caja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等灌草植物,构建新的生态修复模式。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豆科的木豆、柱花草效果更佳。

关键词: 间作 生态修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宏州水田甘蔗套种马铃薯的发展与思考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论述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重要性,分析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效益,综述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措施,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甘蔗 套种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间种马铃薯对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研究不同甘蔗种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施用不同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后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的甘蔗,间种和不间种马铃薯的甘蔗在高度和茎径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施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的甘蔗高度和茎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甘蔗间种和不间种马铃薯,施用不同有机肥量间种马铃薯,对甘蔗品质都没有影响。

关键词: 甘蔗 间作 马铃薯 品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玉溪烤烟套作紫甘薯最佳栽插期试验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烤烟紫甘薯套作模式下紫甘薯的最佳栽插期,为提高云南玉溪山地烟套种紫甘薯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地烟种植后期,分别于2012年7月10、20、30日和8月9、19日5个不同时期套种栽插紫甘薯,比较紫甘薯的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在玉溪市,7月30日前套种紫甘薯产量差别不大,从8月开始,随着栽插时间的延后,紫甘薯产量急剧下降,其中以7月30日栽插的紫甘薯产量最高,为13986.0 kg/ha,较8月9、19日栽插的紫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差别亦较大。【结论】在玉溪市进行山地烟后期套种紫甘薯,以7月下旬~8月初或采完烟株腰叶开始采上二棚叶时套种紫甘薯较适宜。

关键词: 烤烟 紫甘薯 套种 栽插期 产量 玉溪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桑园套种马铃薯的丰产栽培技术

广西蚕业 2013

摘要:桑树是属于多年生落叶性木本植物,其生长时间一般在3~10月,从晚秋至翌年早春都是落叶休眠时间,桑园土地浪费很大。所以为了提高桑园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在桑园地里利用冬闲的空间、时间、光和热等自然条件,套种马铃薯,既能提高桑园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能促进桑树提早发芽。

关键词: 冬季桑园 套种 马铃薯 丰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幼龄油棕园间作木薯与白芸豆试验初报

中国热带农业 2013

摘要:间作模式是充分利用光、温、水、地力,使作物之间优势互补,互为增产、增收,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幼龄油棕园间作木薯、白芸豆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选择间作作物,并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栽培的技术措施操作、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幼龄油棕 木薯 白芸豆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问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营养元素 变化 新梢 tea tree intercrop nutrient element change new shoo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关键词: 间作 云南 芒果园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营养元素 变化 新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效益分析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通过对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净作玉米、净作马铃薯、净作大豆5种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虽然间作时单一作物的产量、产值比净作时降低,但综合产量提高。通过调整搭配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从而获得各种作物的丰收。在作物搭配时应以其中一种作物为主,另一种作物为辅,不能同时并重。马铃薯间作玉米以马铃薯为主,玉米间作大豆时以玉米为主,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关键词: 作物 间作 栽培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