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 intercrop (模糊匹配)
62条记录
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为了解决粮经作物争地问题,同时满足农户粮食丰产与经济增收,实施作物间作,优化种植方式,是重要途径,也是主要途径。利用高矮物种间互作与阳荷对生长环境需求相耦合的原理,开展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研究。介绍了集种植区域、地块及品种选择、地块整理、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及初加工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以期对阳荷间作玉米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阳荷 玉米 间作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关键词: 间作 大麦 抗氧化酶 棱型 用途类型 分蘖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套种对干热区火龙果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用有机肥和套种对红心火龙果(Hylocereus costaricensis)种植的优势机理,以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机肥施用量(F0:0 t·hm-2和F20:20 t·hm-2)和套种方式(MP:单种火龙果,IP:火龙果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IS:火龙果套种大豆(Glycine max))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以及红心火龙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0处理相比,F2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F0和F20条件下,相比于MP处理,IP和IS处理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IP和IS处理仅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套种能显著提高红心火龙果的产量,在F0条件下IP和IS处理分别比MP处理增加产量48.48%和42.20%,在F20条件下分别增加25.37%和29.82%.IP和IS处理在F0条件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有机肥和套种花生或大豆可增强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套种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模式建设

中国热带农业 2023

摘要:为充分利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幼龄果园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幼龄果园建园初期(种植后1~3年)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经济收入,降低幼龄果园种植和管理成本,2018—2020年,根据区域玉米和3种蔬菜的种植方式,建立“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的增产增效栽培模式,总结栽培模式关键技术,结合套种作物在市场的销售情况,分析模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果树单作对比,幼龄果园夏季套种玉米+秋季套种蔬菜的种植模式,每年增加幼龄果园2种以上农作物品种,提高园内经济收入,每公顷增收约113694.00~273090.00元,纯收入约75569.00~201701.50元/hm~2,以短养长,同时高于蔬菜单季收入。在果树行间种植短期作物,可使杂草抑制率超过70%;随着短作水肥的施入,果树根系吸收多余的水肥,可促进果树生长;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培肥土壤,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短期作物与短期作物间的轮作,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幼龄果园的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 幼龄果园 套种 玉米 蔬菜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生产技术及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筛选出一套适宜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奇珍76甜豌豆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分析烟豆共生期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和烟后种植豌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产量最高的配套栽培技术为施纯氮量225.0 kg/hm2、株距7 cm、(苗期、初花期、结荚期)追肥比例20%:40%:40%.奇珍76甜豌豆与烤烟共生期对烟田速效养分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烤烟套种奇珍76甜豌豆对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烤烟 套种 奇珍76甜豆 生产技术 烟叶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理州烤烟套种豆科作物优势品种筛选

云南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针对大理州不同气候类型区域筛选适宜烟后套种的优势豆科作物品种,引进不同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套种豆科作物适宜选择祥云县或相似气候区域,剑川县或相似气候区域不适宜。在优势作物和品种选择上,南非豆、珍宝豆和长寿仁甜豌豆适宜推广种植,鹰嘴豆(云鹰1号品种)不适宜种植。

关键词: 烤烟 套种 豆科作物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A的不同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及温室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间作体系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和产量优势的影响,本文选用小麦/蚕豆和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体系,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以小麦/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1 000kg作物为评价的功能单元,建立农资系统和农作系统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种植体系的作物产量、全球增温潜势和能源消耗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两年的产量分别增加18.04%和39.94%;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产量分别增加2.65%和23.16%;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两年平均增幅高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蚕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两年均大于1,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仅有1年大于1。与单作小麦相比,两年间作小麦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5.28%和28.53%,能源消耗分别减少15.29%和28.53%;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2.61%和19.05%,能源消耗分别减少2.61%和18.83%。小麦/蚕豆间作间作产量优势优于玉米/马铃薯,但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增温潜势低于小麦/蚕豆间作。合理间作具有显著增产效应,同时可以降低温室效应以及能源消耗,以更低环境代价获得作物高产高效。

关键词: 间作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温室效应 玉米/马铃薯 小麦/蚕豆 产量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葡萄行间套种蜜瓜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复种率,增加收入.2018-2019年在试验基地开展葡萄与蜜瓜复合种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该研究简要介绍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套种蜜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套种效益,适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葡萄 套种 蜜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扭黄茅 间作 种间竞争 氮磷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2+147 013株/hm~2(A)、63 068株/hm~2+147 116株/hm~2(B)、64 059株/hm~2+145 077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2+149 852株/hm~2(A)、61 499株/hm~2+151 807株/hm~2(B)、62 762株/hm~2+147 108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2、经济产值≥24 000元/hm~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种植密度耦合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