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 assessment(模糊匹配)
141条记录
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优异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资源,以国家果树种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收集保存的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种资源为材料,测定了8个果实品质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4.86%和19.99%。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25%,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为2.79,方差贡献率为34.84%,主要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决定。最后提取前3个主成分计算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以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样品ZH-35、ZH-41、ZH-10排名前三,果实品质表现最佳,可作为种创新和育种利用候选资源。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0份甘蔗种资源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开展甘蔗种资源的营养品质评价,可系统地了解甘蔗种的营养价值,为甘蔗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00份甘蔗种为材料,通过分析蔗汁中的蔗糖、还原糖、总游离氨基酸、多酚、矿物质、蛋白质等14个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营养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甘蔗种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部分营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蔗糖分与还原糖分、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磷(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矿物质元素之间,钙(Ca)含量与铁(Fe)含量、Fe含量与铜(Cu)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影响甘蔗种营养品质的主要因子为还原糖因子、蛋白质因子、蔗糖因子、Ca含量因子和钾(K)含量因子,上述公因子对甘蔗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62%。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00份甘蔗种营养品质在欧式距离18.5处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77份种,该类群蔗糖含量最高;第Ⅱ类群包含6份种,Ca、Fe含量较高;第Ⅲ类群包含2份种,该类群还原糖分、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果糖、葡萄糖、P、钠(Na)含量平均值均较高,平均蔗糖分和铁含量较低;第Ⅳ类群包含4份种,该类群平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平均蛋白质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第Ⅴ类群包含11份种,K平均含量最高。100份甘蔗种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名前5位的种分别是‘河糖1号’‘德蔗0978’‘福农40-95’‘中蔗45号’‘云蔗06-193’。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营养品质 分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14个砂梨品种(资源)果实品质差异的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科学、全面地对云南砂梨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为优质砂梨新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及种资源储备,采集14个云南砂梨品种(资源)的果实样本,测定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等11项品质指标,对果实品质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1项品质指标中,糖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54%;其次是固酸比,为62.48%;再次是单果质量,为54.06%。在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综合得分前三的品种是长冲梨、宝珠梨和鲁沙梨。供试品种(资源)按果实品质聚类可分为3类,第1类为小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246.3 g;第2类为中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504.0g;第3类为大果类型,单果质量为781.0 g。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和品质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糖酸比、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可作为云南砂梨果实品质比较的主要指标。长冲梨为高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大果类型代表,宝珠梨为糖酸比、固酸比中等的中果类型代表,鲁沙梨为低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小果类型代表。

关键词: 云南砂梨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永德‘桂味’与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关键词: ‘桂味’荔枝 果实品质 引种区试 种子败育 永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时间对辣木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时间对辣木枝叶青贮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在辣木枝叶生长60、105、120 d刈割,每个处理6个重复,青贮50 d开包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生长105、120 d的辣木枝叶青贮气味、结构、色泽评分均相同,等级均为1级优良,生长60 d的辣木枝叶气味评分降低,等级为2级尚好.3个生长时间辣木枝叶青贮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105、120 d的辣木枝叶青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长60 d(P<0.05),氨态氮/总氮比值、pH值、丙酸含量显著低于生长60 d(P<0.05);3个生长时间的辣木枝叶青贮均未检出丁酸.研究表明,综合考虑,辣木枝叶生长105 d时刈割青贮较为适宜.

关键词: 生长时间 辣木枝叶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心火龙果品质产量对有机肥复配生物炭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心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对有机肥料复配生物炭的响应,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肥量和3个生物炭复配比例2个因素,调查了不同处理对火龙果全年6批次果实中4批次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量及可食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影响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生物炭显著影响第一批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第二批的还原糖和Vc含量(P<0.05);有机肥和生物炭交互作用仅显著影响最后一批火龙果果肉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及Vc含量(P<0.05).在相同的施肥量下,施用生物炭的火龙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食率较未施生物炭的显著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在低施肥量(22500 kg/hm2)下显著降低,而中施肥量(45000 kg/hm2)下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施生物炭比例下,增加施肥量显著减少火龙果果肉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火龙果年产量虽然未受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和高施肥量(90000 kg/hm2)下复配3%生物炭的产量增加,且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年产量最高为34.18 t/hm2.基于产量及品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在4批火龙果果实中,低、中施肥量下不复配生物炭和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较优.在火龙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复配生物炭的低和中施肥量及复配3%生物炭的高施肥量.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炭 火龙果 品质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日照时数与脂肪、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果实外观品质、脂肪、总黄酮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是评价云南油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8.955%;油梨品质因子综合分析得分排名前3位的产地依次是保山市潞江坝镇(LJ)、龙陵县(LL)、保山(BS),分别达到0.833、0.611和0.551。(4)云南9个产地油梨果实可聚类划分为3类,第Ⅰ类为耿马县(GM)、永德县(YD)、元谋县(YM)、芒市遮放镇(ZF)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小中等、种子偏小、可食率高且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第Ⅱ类为景洪市(BN)、芒市轩岗乡(XG)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偏小、种子小、可食率高且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相对偏低;第Ⅲ类为LJ、LL、BS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果肉多、肉质厚、种子大且脂肪、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高,综合品质最好。研究认为,云南油梨果实品质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受到树龄与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油梨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法红糖加工中纳滤甘蔗植物水品质的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零添加膜法红糖加工过程中纳滤透过液(甘蔗植物水)的品质状况和开发利用价值,试验以红皮果蔗和新台糖22(ROC22)为原料,在800、50 nm两级陶瓷膜串联清净的基础上,采用250 u卷式膜进行纳滤浓缩,对得到的甘蔗植物水的理化指标、营养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法进行营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品种的甘蔗植物水中均不含蔗糖,均有蔗汁的特征香味,与蔗汁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占蔗汁总挥发性成分的50.00%和60.61%;挥发性成分以醇类最多,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异辛醇、2-庚醇、1-戊烯-3-醇、正己醇、(-)-异雪松醇;甘蔗植物水中检出14种以上的游离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6%以上,苏氨酸是其中的重要氨基酸,在两种甘蔗植物水中的含量分别为474.67和118.11 mg/L.甘蔗植物水中含有钾、钠、钙等7种矿物元素,其中钾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907和525 mg/L,钾、铜元素的INQ分别达到40和14以上,是人体钾、铜元素补充的优质来源.总体来看,基于零添加膜法红糖工艺的纳滤甘蔗植物水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的纯天然植物风味饮用水,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甘蔗 纳滤 甘蔗植物水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物和青贮时间对辣木茎叶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淀粉类添加物和青贮时间对云南楚雄市干热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辣木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PKM1品种辣木为材料进行茎叶青贮,共设5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物(CK组),试验组分别添加3%玉米粉(Y1组)、5%玉米粉(Y2组)、3%麦麸粉(M1组)、5%麦麸粉(M2组),分别贮藏30、45 d后评价青贮饲料品质。结果显示,添加物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的改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贮藏时间,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贮品质影响较小。发酵30、45 d后,Y2组、M1组和M2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均达到一级优良;Y1组达到二级尚好,CK组等级为三级中等;青贮30 d试验组辣木茎叶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青贮30 d各组的综合排名为M1组>Y2组>M2组>Y1组>CK组;青贮45 d各组综合排名为Y2组>M1组>M2组>Y1组>CK组。研究表明,辣木茎叶青贮30 d时添加3%麦麸粉,青贮45 d时添加5%玉米粉可以更好地改善辣木青贮品质

关键词: 辣木茎叶 玉米粉 麦麸粉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414"方案的云木香产量与质量研究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基于"3414"方案,研究了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比对云木香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3P2K2处理的纯N、纯P、纯K施用量分别为540.0、270.0、225.0 kg/hm2的鲜重和干重产量最高,分别为31347.12、10486.61 kg/hm2,较N0P0K0(CK)分别增产132.67%、132.48%,N2P2K2、N2P3K2的产量也较CK增产显著.质量指标:木香烃内酯含量在1.50%~2.00%之间,居前2位的N2P0K2、N2P2K0均为2.00%;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1.00%~1.60%,以N2P0K2最高,为1.60%,较CK增加了49.53%;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总量为2.50%~3.60%,以N2P0K2最高,为3.60%;挥发油含量为0.59%~0.87%,以N2P0K2最高,为0.87%.肥料单因素对云木香鲜重产量的影响:磷肥的增产作用最明显,氮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产量表现来看,最佳施肥处理为N3P2K2.氮、磷、钾肥配施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可循.频次分析结果表明,肥料推荐施用量:氮肥223.91~316.09 kg/hm2、磷肥175.14~240.81 kg/hm2、钾肥70.97~111.31 kg/hm2,肥料施用配比为1∶(0.55~1.08)∶(0.22~0.50),产量达13472.59~31347.12 kg/hm2的概率为95%.

关键词: 云木香 3414试验设计 产量 频次分析 质量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