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 assessment(模糊匹配)
141条记录
蛋黄果‘云热-205’果实品质及有机酸含量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有机酸是决定植物果实品质及风味的重要元素,不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使不同物种果实风味存在明显差异。本试验以蛋黄果‘云热-205’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岗党村、莫卡1号、热经所内的蛋黄果果实性状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岗党村蛋黄果平均单果重最大,热经所蛋黄果可食率最高;有机酸含量,绿熟果的酸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同时以酒石酸(9.31~17.05 mg/g)、苹果酸(12.05~22.22 mg/g)和柠檬酸(2.18~12.62 mg/g)为主。在室温下贮藏,自绿熟至完熟时,果实总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富马酸则呈上升趋势。因此,蛋黄果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升高,果实质量及总酸含量均呈升上升趋势。

关键词: 蛋黄果 ‘云热-205’ 果实品质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在NC297烟叶品质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烟区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烤烟品种NC297在云南省昆明、红河和文山3个市(州)31个种植区域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按烟叶品质划分其种植区域.结果 表明:B2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3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6.190、1.797和1.236,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60%;C3F烟叶特征根>1的成分有4个,即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其特征根分别为5.125、1.863、1.277和1.172,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648%.经聚类分析,31个种植区域的B2F和C3F烟叶样品可分为5类,第1类综合品质好,包括砚山干河、广南莲城和西畴西洒等13个种植区域;第2类综合品质较好,包括砚山盘龙、砚山者腊和马关大栗树等10个种植区域;第3类综合品质中等,包括宜良马街、嵩明嵩阳和泸西中枢等11个种植区域;第4类综合品质稍差,包括泸西金马、嵩明杨林和石林鹿阜等8个种植区域;第5类综合品质差,包括蒙自西北勒、泸西永宁和蒙自老寨等6个种植区域.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将NC297烟叶品质的差异在31个种植区域中划分出来.

关键词: 烤烟 NC297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区域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果实糖酸含量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云南主栽3个莲雾品种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果实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61.95~79.95 g和5.04%~8.68%。果糖和葡萄糖是莲雾果实中所积累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糖的比例差异显著。总酸和有机酸含量较低,总酸含量变化范围为1.52~5.11 g/kg,且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飞弹’、‘新世纪’以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黑珍珠’以富马酸为主,酒石酸则未检测出。

关键词: 莲雾 果实品质 糖酸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著,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番茄 植物生长调节剂 品质 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木薯的主要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木薯品种间的品质差异,为木薯的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木薯中2个不良指标(氢氰酸、单宁)和7个优良指标(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粗脂肪、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为评判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木薯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木薯的品质特性差异较大;经主成分的评价模型综合得分可知,木薯的优良指标得分排名前二的品种是GR891、GR4;经平均隶属函数值的排名可知,木薯优良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前二的品种均是GR891、GR4;采用聚类分析可将13个品种木薯分为4类,第1类是SC5、SC11、SC124、SC201、SC205、GR3、GR911,第2类是SC8、SC9、GR4、新选048,第3类是ZM8229,第4类是GR891.采用主成分分析、平均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对木薯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SC891、GR4在13个品种木薯中品质较好,该研究可为木薯品种的选育和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木薯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平均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黄精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药房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初加工方法对黄精品质的影响,优化不同等级、不同形态黄精的初加工方法。方法:经不同干燥法及煮制法、蒸制法处理黄精后,利用硫酸-苯酚法对指标性成分黄精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同时考察药材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的含量,筛选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各级黄精样品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黄精多糖(≥7%)、醇溶性浸出物(≥45%)及总灰分含量(≤4%)的要求;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法优于烘箱干燥法;对不同形态(个状及片状)黄精样品而言,片状黄精品质优于个状黄精;而对于初加工方法而言,蒸制法优于煮制法。黄精"统货"蒸制、煮制时间分别在20、15 min时,黄精多糖含量达到较高值。结论:通过对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分别进行探讨,初步得到了黄精的个状、片状及"统货"样品进行高效初加工的方法,可为有效利用黄精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精 初加工 品质评价 黄精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SPAD值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利用SPAD-502叶绿素读数仪对云南蔗区8个主栽甘蔗品种生长期叶片叶绿素SPAD值进行测定,并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SPAD值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及广义遗传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绿素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德蔗09-78叶绿素SPAD最高,为53.40;云蔗01-1413叶绿素SPAD值最低,为29.78。对叶绿素SPAD值和甘蔗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SPAD值和甘蔗重力纯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9;与甘蔗纤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5。叶绿素SPAD值广义遗传力为88.4%,遗传特性稳定。鉴于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SPAD存在显著差异,且与甘蔗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关系,因此,在甘蔗育种过程中可以利用叶绿素SPAD进行早期评价,同时结合其他性状对甘蔗进行早期选择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甘蔗 叶绿素SPAD 差异分析 品质性状 相关性分析 广义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树中度荫蔽下充分灌水提高干热区咖啡产量及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5 a生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FI)、轻度亏缺灌水(DIL:75%FI)和重度亏缺灌水(DIS:50%FI),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轻度荫蔽(SL: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SM: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SS: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法对生豆营养品质(总糖、蛋白质、脂肪、咖啡因、绿原酸、粗纤维和水浸出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干豆产量受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FISM处理的干豆产量最高(5 854.34 kg/hm2),且百粒干质量最大,而该处理的百粒体积和百粒鲜质量与各处理中的最大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粒咖啡大多生豆营养品质在不同荫蔽栽培模式和灌水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脂肪、绿原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均表明,FISS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优,其次是FISM处理,而DISS0处理的最差。与FIS0相比,FISM处理的产量增加14.32%,而FISS处理减少15.69%。从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综合效益考虑,建议干热区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选用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该结果可为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灌溉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咖啡豆 荫蔽模式 产量 TOPSIS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市场角度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为鲜食玉米种植者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7年昆明市农贸市场购买鲜食玉米顾客跟踪随机问卷调查获取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相关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数值.[结果]糯性>口感>甜度>籽粒饱满度>气味>皮厚薄>籽粒排列>外观>色泽.应用此结果,得出昆明农贸市场主要鲜食玉米品种综合得分,西双版纳四路糯衍生型小白糯>西双版纳小黄糯>石林白糯>红糯、紫糯>黄甜脆.[结论]云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种植鲜食玉米不失为一种玉米提质增效的选择,鲜食玉米种植者种植糯玉米尤其优异资源的糯玉米更能受到市场青睐.

关键词: 玉米 鲜食 品质 等级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红碎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为探明在同一栽培环境条件下,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红碎茶品质成分差异原因,推动云南红茶品种改良,对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红碎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褐素(T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红碎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品种加工的红碎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及TF、TR、T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是云南红碎茶中氨基酸、TF含量总体低于肯尼亚红碎茶,5个肯尼亚红碎茶TF≥1.00%,仅有2个云南红碎茶TF≥1.00%。云南及肯尼亚红碎茶的TF、TR及TB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云南红碎茶的TF:TR:TB=1:9.4:10.3,肯尼亚红碎茶的TF:TR:TB=1:5.7:5.3。总体上,云南红碎茶的汤色多为红亮,而肯尼亚红碎茶多为红艳明亮,云南红碎茶的甜香总体上不如肯尼亚红碎茶的浓郁持久,而且滋味浓强及鲜爽度也弱于肯尼亚红碎茶。但是‘云抗50号’、‘云抗43号’、‘云抗37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加工的红碎茶综合品质感官审评得分接近或超过肯尼亚茶树品种,可作为优质红茶品种进一步推广利用。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云南 肯尼亚 红碎茶 品质成分 感官审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