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物种Ml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从藻类到高等植物Mlo基因的CDS序列,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功能结构及分子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条基因序列共检测到57个多态位点,生成70个单倍型。物种间及物种内Mlo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20个物种含有一段特定的Mlo结构域,其中低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1~5)明显比高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6~8)少;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物种的聚类情况与植物学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l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确定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依据。
关键词: 白粉病 Mlo基因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分子系统发育


滇重楼药材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不同类型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药材产品根茎粗、根茎长、根茎鲜重、根茎干重和根茎有效成分(重楼皂苷I、II、Ⅵ、Ⅶ)含量,使用SPSS和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把滇重楼产品质量分成4个等级,并制定出了质量分级标准,具有生产实用性,可作为滇重楼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杨柳田头菇担孢子交配型偏分离成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松华坝水库入库河流牧羊河水质时空变异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牧羊河是松华坝水库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其水质质量直接影响到松华坝水库的水质。通过牧羊河上、中、下游不同断面的水质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牧羊河流量及其变异系数变化均是上游<中游<下游;(2)牧羊河的pH值变化较小,变化范围在7.5~9.0之间;(3)牧羊河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变化幅度较大,上游和中游化学需氧量变幅大于下游,下游变化较为平稳;(4)丰水期牧羊河水质总氮(TN)变化幅度大,枯水期总氮(TN)变化渐趋平稳,其数值逐渐减小;(5)牧羊河水质总磷(TP)含量随流量的增大而升高,上中下游水质总磷(TP)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延迟效应;(6)牧羊河水质化学需氧量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水质状况,总氮反映流域环境变化,总磷反映流域水土流失情况。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研究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坡耕地耕层熟土和心土层生土进行五种重量组合,来模拟坡耕地不同土壤侵蚀状况;在五种组合的土壤上,采用盆栽试验来评估遭受不同侵蚀程度下的坡耕地生产力,以及通过施肥来恢复土壤生产力的效果。结果表明:耕层熟土所占比例越少,土壤中的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pH越低,且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熟土土壤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耕层熟土用量减少,玉米长势逐渐变差,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逐渐降低;坡耕地遭受严重土壤侵蚀后,生产力下降非常明显,即使采用平衡施肥和增施腐熟农家肥,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关键词: 耕层熟土 心土层生土 土壤组合 坡耕地生产力 模拟试验


砂仁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西双版纳景洪的砂仁叶斑病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引起砂仁叶斑病病原节梨孢菌(Gonmatopyricularia am-omi)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抑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节梨孢菌长势有一定差异,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高低顺序为黑麦A>米糠>燕麦>PDA>玉米>V8>番茄汁。通过温度对节梨孢菌生长影响测定,该菌在4~35℃的温度下均可生长,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在10~35℃的温度下均可产孢,以25~30℃温度下产孢量较大,在4℃温度下不产孢。选用14种杀菌剂进行节梨孢菌室内抑菌测定,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百菌清、72%杜邦克露、8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80%多菌灵、72%甲霜.锰锌、64%杀毒矾和5%烯唑醇,抑菌效果均达100%;其次是75%达科宁和50%唏酰吗啉,抑菌效果为64.81%和62.96%;而霜霉威、春雷霉素、50%安克和15%三唑酮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在16.67%~22.22%。


基于茶树SNP的dCAPS标记体系研究
《茶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茶树EST序列中搜寻出候选SNPs位点,在候选SNPs两侧设计测序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双向测序验证;然后从每个扩增子中选择一个确证的SNPs,设计dCAPS引物,并进行扩增和酶切验证,将SNPs转化为dCAPS标记;最后,在长叶白毫×福鼎大白的F1群体中检测了标记的分离情况。结果发现,20对测序引物中有11对扩增成功,共确证了17个SNPs,占检测总数的54.8%;在设计的11对dCAPS引物中,有8对在长叶白毫、福鼎大白和龙井43等8个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成功转化为dCAPS标记,转化成功率72.7%;8个dCAPS标记中的DCC229和DCC371在长叶白毫和福鼎大白之间表现有多态性,经检测,它们在这2个品种的F1群体中均符合孟德尔1︰1分离。
QuEChERS方法测定食用菌中尼古丁
《分析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快速、简单的样品前处理(QuEChERS)用于食用菌中尼古丁含量分析。称取5g新鲜样品(0.5g干样,加入2mL水,混匀)于50mL离心管,加2g NaCl,6gNa2SO4,1mL氨水,加入5mL苯,离心5min。吸取2mL有机相,加入40mg异丙基氨基(PSA)和200mg无水Na2SO4,离心1min。取1μL进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分别进行同天、不同天和双人测定尼古丁重复性实验,加标回收率实验。经测定,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大于8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古茶园复杂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使土壤肥力能较好的自我维持,但因古树茶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古茶园受到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大,影响到茶树的营养环境。通过设置4个不同综合措施的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古茶园0~40cm土层的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D使土壤pH、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增高。处理B、D、C可提高古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处理B可保持古茶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古茶园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与有机质、碱解氮成呈相关;有效硫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有效钙与pH呈正相关;有效镁与pH、有效钙成呈相关;有效锌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钙呈正相关;有效锰与速效钾呈正相关。


四大洲间大麦改良品系籽粒营养功能成分的遗传变异(英文)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