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精异丙甲草胺不同剂量和苦荞不同种植密度的除草和产量效应

杂草学报 2019

摘要:为了筛选苦荞田中适宜的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和种植密度的配置,以云荞1号为材料,设置人工除草(CK1)、不除草(CK2)以及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分别为750 mL/hm~2(C1)、1 050 mL/hm~2(C2)、1 350 mL/hm~2(C3)、1 650 mL/hm~2(C4)]和种植密度[95万株/hm~2(A1)、145万株/hm~2(A2)、195万株/hm~2(A3)]配置处理,研究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不同剂量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田中的除草效应及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的增加,禾本科草和阔叶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表现值增大,并且对禾本科草的防效大于阔叶草。当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为C3和C4时,各种植密度下禾本科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大于50%,能抑制苦荞出苗并影响其产量。当种植密度达到A3时,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为C3和C4下的苦荞产量很高,并且显著高于人工除草对照处理;但考虑到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会导致农药残留,建议使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C3剂量。由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量与土壤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地区要选好适合当地土壤的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量。

关键词: 苦荞 精异丙甲草胺 剂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杂草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新品种'盈玉'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盈玉'是在多年对云南余甘子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发现的变异植株,并通过嫁接进行多代繁殖,成功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果形硕大、产量高、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生长适应性强、适宜加工等优良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盈玉'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重点阐述了余甘子的高没食子酸含量和营养元素.'盈玉'主要品种特性如下:外果皮颜色为黄绿色,质感均匀透亮;单果重38.43 g,可食率高达91.50%,含水量为86.05%,没食子酸含量高达3.018 mg/g.余甘子中主要药用活性成分是没食子酸,'盈玉'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是元谋野生余甘子没食子酸含量的8.5倍,在药用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富含矿物质元素K、Ca、Mg,其中K元素的含量高达11 304.50 mg/kg,Ca元素的含量为1 028.70 mg/kg,Mg元素的含量为4 556.20mg/kg,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Fe、Mn、P、Zn、Cu、Na等微量元素.

关键词: 余甘子 '盈玉'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款冬转录组SSR标记开发及其多态性研究

中草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款冬转录组数据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位点信息并设计特异引物,以期为款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工具.方法对款冬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长度1 kb以上的18 938条unigene,利用MISA软件搜索SSR位点信息,利用Primer3设计引物,并随机选择55对SSR引物分析18份不同来源款冬材料的多态性.结果共搜索到4688个SSR位点,分布于3844条unigene中,SSR出现频率为24.75%,平均7979bp含1个SSR位点.SSR位点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率最高(37.12%),其次是单核苷酸重复(32.36%)和二核苷酸重复(28.20%).共有60种重复基元,其中A/T(31.42%)、AG/CT(12.80%)、ATC/ATG(9.62%)是优势重复基元.随机选择55对引物进行多态性验证分析,其中42对有扩增产物,14对具稳定可重复的多态性;利用UPGMA作图,将18份样品分为3类.结论款冬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多态性高,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关键词: 款冬 转录组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多态性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及与2种混伪品的对比鉴别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白及(滇产)与2种常见混伪品进行对比鉴别,建立白及真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着重对药材的表面特征及横切面和粉末等显微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白及与混伪品云南独蒜兰、滇黄精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态、纹理、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及横切面和黏液细胞、针晶、纤维、导管及淀粉粒等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白及真伪品.[结论]建立了一套利用性状和显微特征鉴别白及真伪品的方法,为准确鉴别白及的真伪提供依据,也为市场监督检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及 云南独蒜兰 滇黄精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和间作)和2个磷水平(不施P:P0;P:P75),研究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和施磷对牧草生物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行距均为50 cm条件下,施磷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扭黄茅生物量的30.10%和氮吸收量的21.51%,但减少了柱花草地上部生物量5.53%和氮、磷吸收量的3.73%和3.18%.2015年,相对扭黄茅地上部生物量,P75水平下,与柱花草间作显著高于扭黄茅单作31.00%(P<0.05).与未施磷对比,施磷条件下,柱花草和扭黄茅间作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41.31%和52.68%.2个磷水平下的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及牧草种间竞争能力(A)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作系统中,相对柱花草,其与扭黄茅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说明柱花草在间作系统中为弱竞争作物.氮磷吸收方面,2015年,P0和P75水平下,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氮、磷吸收量显著低于柱花草单作67.74%(P0)和67.19%(P75)(P<0.05),扭黄茅氮吸收量高于扭黄茅单作5.79%(P0)和44.28%(P75),而磷吸收量高于单作13.80%(P0)和6.61%(P75).

关键词: 柱花草 扭黄茅 间作 施磷 生物量 氮磷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TIR、ATR-FTIR和UV多光谱鉴别不同产地重楼

分析测试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云南省及贵州省6个不同产地重楼的FTIR、ATR-FTIR及UV信息,并对ATR-FTIR光谱数据进行ATR校正(ATR-FTIR-A)、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标准正态变量(SNV)等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单光谱与低级数据融合分类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校正后的重楼ATR-FTIR(ATR-FTIR-A)光谱信息与KBr压片法展现的信息基本吻合; UV二阶导数图谱较原始图谱分辨率提高; ATR-FTIR-A单光谱及ATR-FTIR-A-UV低级数据融合的PLS-DA及SVM模型鉴别效果最好,预测正确率均达到100. 00%。基于ATR-FTIR-A建立的PLS-DA或SVM产地鉴别模型分类正确率高,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简便、高效、准确等优点,若采用ATR-FTIR-A-UV建立模型可进一步加强模型稳定性。

关键词: 重楼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产地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咖啡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咖啡品种叶绿素荧光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咖啡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培育适应本地气候的咖啡品种提供基础.[方法]以大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小粒种咖啡卡蒂姆2和卡蒂姆3为材料,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英国汉莎FMS-2)和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分别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结果]大粒种和卡蒂姆2的Fo日变化呈"M"型,中粒种和卡蒂姆3的Fo日变化呈倒"V"型.在15:00,大粒种的Fo有明显的下降,达到其低谷183.20,中粒种达到其顶峰262.60;卡蒂姆3在17:00达到其顶峰199.44;卡蒂姆2在全天大部分时间低于其他3个品种.4个咖啡品种的Fv/Fm日变化均呈"V"型,除了中粒种最低点0.65出现在13:00外,其余均在15:00,分别为0.60、0.66、0.6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粒种和卡蒂姆3与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都有相关性,而大粒种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卡蒂姆2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这4个品种与SPAD值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一天中,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大粒种主要以增加热耗散进行自我保护,中粒种、卡蒂姆2和卡蒂姆3则主要以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和损坏为主要保护机制,且4个咖啡品种的Fv/Fm先降低后升高,说明卡蒂姆2、卡蒂姆3和中粒种的PSII反应中心可逆性失活;卡蒂姆2的Fo全天大部分时刻低于其他3个品种,且Fv/Fm值也较高,因此用于光反应的能量较多.

关键词: 卡蒂姆 大粒种 中粒种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赤腐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中国糖料 2019

摘要: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大面积流行爆发会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而且甘蔗长期连作,近年来气候多变,为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害在各蔗区时常流行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本文结合田间调查分析了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流行特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以选种抗病品种为主,用木霉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生物防治剂进行蔗种及土壤处理进行预防,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等科学有效综合协调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控制该病害大面积发生流行.

关键词: 甘蔗 赤腐病 发生流行特点 生物防治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对柠檬园杂草群落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瑞丽市柠檬园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比较覆膜和露地柠檬园杂草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柠檬园RG样地(覆膜种植,不使用除草剂)杂草有9目9科18种,柠檬园RH样地(露地种植,每年使用除草剂5次)杂草有8目8科23种,柠檬园RI样地(覆膜种植,每年使用除草剂3次)杂草有9目9科23种。3种类型柠檬园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杂草密度有显著差异,RH样地的杂草密度显著高于RG和RI样地。覆膜柠檬园中的白茅草(Imperatacylindric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及双穗雀稗(Paspalumdistichum)等在露地柠檬园中未发现,覆膜柠檬园的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RG样地的优势种为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鬼针草(Bidenspilosa)及阔叶丰花草(Borrerialatifolia);RH样地的优势种为铁线草(Cynodondactylon)及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I样地的优势种为马唐及藿香蓟。覆膜柠檬园水蜈蚣和铁线草的密度显著低于露地柠檬园。RG样地的指示物种为鬼针草和阔叶丰花草;RH样地的指示物种为铁线草和水蜈蚣;RI样地的指示物种为藿香蓟。覆膜种植对柠檬园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使园内杂草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关键词: 柠檬园 覆膜 杂草群落 杂草密度 优势种 指示物种 云南瑞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荔枝龙眼产业发展思考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充分发挥云南气候优势,实现云南荔枝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云南荔枝龙眼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对云南荔枝龙眼生产现状、优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云南省荔枝龙眼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