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仪器法测定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纤维素测定方法,找到更加简便测定滇黄精纤维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对国标GB/T 5515-2008中纤维素测定仪法进行分步骤条件改良,根据相对标准偏差和测定结果得出针对性强、较简便的测定方法。结果相同管重复3次和不同管同时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033和0. 038,表明该仪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添加硅藻土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脱脂处理对结果无影响,脱脂处理可以忽略不计;碳酸盐去除过程对结果没有影响,可省去处理;加入消泡剂是必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在碱消解过程中对测定结果没有差异,因此不做特殊要求。结论经过改良的粗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针对性强,适用于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发掘优质食用滇黄精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生物学(下)——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对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食药用菌 》 2018
摘要:3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羊肚菌的生活史是研究的难点,目前有提出两种生活史[114,115],都认为形成菌核和分生孢子是关键环节。储存营养的菌核在子囊果发育过程中作用较大,既可以萌发为生殖菌丝,又可以直接产生子囊果。羊肚菌的菌核为假菌核,不同的可栽培出菇的菌株产菌核能力差别较大,甚至有菌种阶段完全不产菌核的菌株也能很好地出菇;另一方面尚无菌核萌发成原基的直接证据。分生孢子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从自然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
《色谱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测定方法。热带水果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二次提取,2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100 mg C18、300 mg MgSO4和500 mg柠檬酸氢二钠净化。采用CAPCELL CORE PC亲水色谱柱进行分离,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杀虫双在0. 1~10. 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 999 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15μg/kg和0. 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 0%~88.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9%~6. 2%。该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于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杀虫双 热带水果


6个番茄新品种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当地种植品种‘满田2199’为对照(CK),对引进的6个番茄品种(‘汉姆1号’‘汉姆7号’‘凯文’‘永丰103’‘番茄1503’‘图腾’)进行适应性研究,对参试品种的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汉姆7号’单果重225.17 g,比对照品种高31.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8%,比对照品种高65.85%;维生素C含量27.6 mg/100g,比对照(CK)高87.76%。‘汉姆7号’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中蜂科学养殖走进怒江
《蜜蜂杂志 》 2018
摘要:怒江一年四季时而奔腾咆哮,时而平静流淌,沿大峡谷穿流而过。笔者听说要到云南省怒江州去考察当地的中蜂养殖,心潮澎湃。2017年6月笔者受怒江州贡山县人民政府邀请随团去考察当地的中蜂养殖情况,然后谈合作开发当地养蜂业的工作。驱车到达六库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怒江大峡谷"几个字,听到的是不绝于耳的水声。第二天又从六库到贡山,公路沿江蜿蜒而行,这时的怒江波涛汹涌,神奇而壮观,两边高山


木本高山花卉马缨杜鹃的全基因组扫描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2000)首次对世界名贵园林花卉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进行了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评估了马缨杜鹃的GC含量、杂合率和序列重复度等信息参数,为马缨杜鹃全基因组测序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有据参考。全基因组扫描结果如下:马缨杜鹃的基因组大小约为698 Mb,杂合率较高约为1.25%,GC含量约为39%,且具有一定的基因组序列重复度。研究表明:马缨杜鹃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宜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WGS),可尝试WGS与fosmid或BAC-to-BAC相结合的测序策略,亦或采用杂合组装软件进行序列拼装,以提高全基因组序列的拼装质量。


22份大麻野生资源与8份栽培品种EST-SSR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从45对大麻EST-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野生大麻及大麻栽培品种的19对引物,构建22份中国野生大麻与8份大麻代表性栽培品种的EST-SSR DNA指纹图谱,同时分析了中国野生型与栽培型大麻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个EST-SSR位点在30份大麻种质上共检测到235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范围为4~24个,平均值为12.37;通过对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和比较分析,发现30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南北两个大支,对应于传统上的南方组和北方组,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模式;栽培品种与野生大麻资源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聚类图上没有单独聚为一支,无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关键词: 大麻 EST-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荧光检测 毛细管电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