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个豆科牧草在干热河谷生态芒果园的应用研究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干热河谷生态果园种植的豆科牧草。本文设计牧草种类和翻压方式两水平因素,牧草种类是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Wight and Arn.)Verdcourt‘Tinaroo’)、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uanensis‘Reyan No.5’)、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铺地木蓝(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4个牧草,翻压方式为翻压与不翻压,观测牧草草产量、地表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变化量;翻压方式观测翻压牧草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芒果园内种植提那罗爪哇大豆在改善果园土壤微环境及作为绿肥翻压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均高于其他3个牧草;大翼豆地上生物量最高,年均干草产量为7 470.463kg·hm-2;热研5号柱花草枯枝落叶量最高,年均3 183.00kg·hm-2。种植牧草小区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效果高于未种植区,柱花草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高于其他牧草。经济效益与草产量一致。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析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不同分离物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RT-PCR法扩增获得SCSMV HC-Pro基因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从重组、系统发生、选择压力等方面研究SCSMV 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特征。共测定了44条SCSMV HC-Pro基因序列,相似性最低值为70%;HC-Pro基因重组频率较低,仅发现3个重组位点,其中一个系首次报道;与先前报道相比,部分新测定云南蔗区的SCSMV分离物在HC-Pro基因上形成一个新组-第Ⅲ组;HC-Pro基因处于很强的负选择压力作用,未发现正向选择作用位点。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SCSMV HC-Pro基因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检测与分子鉴定
《中国科技成果 》 2017
摘要:本研究针对甘蔗种苗传播病害诊断检测基础薄弱、主要病害病原种类及株系(小种)不明等关键问题,以严重为害我国甘蔗生产的黑穗病、宿根矮化病、病毒病、白叶病等种苗传播病害为对象,系统建立了9种种苗传播病害11种病原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探明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种类及主要株系(小种),明确了重点监测的病原目标基因;首次检测报道了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白叶病植原体、高粱坚孢堆黑粉菌,分子鉴定明确了SrMV的1个强致病性新分离物HH-1;研究明确了RSD病菌致病性及分布流行特点,揭示了不同品种RSD感染状况;研究形成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RSD)种苗检测技术,制定颁布了标准化技术规程.研究成果获得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为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精准有效诊断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同来源地的余甘子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准确评价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指导云南余甘子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发展,采集云南和广西来源的11份余甘子种质,同质园条件下对其果实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组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及聚类分析法比较了11份种质的果实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4.5~227.08 mg/100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83%~41.35%;味觉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总糖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显著(P<0.05),苦味类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从氨基酸含量差异的角度可将11份余甘子材料分为3大类。余甘子氨基酸组成多样性丰富,氨基酸组成与风味关系密切,提示余甘子种质创新应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诱导或选育。


‘紫娟’茶花色苷的分离鉴定
《食品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次以MCI gel CPH 20P(75~150μm)树脂和Sephadex~(TM) LH-20葡聚糖凝胶为层析柱填料,对‘紫娟’茶花色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5%乙酸-甲醇溶液和5%乙酸溶液对花色苷提取液梯度洗脱,得到6种花色苷组分。采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紫娟’茶花色苷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紫娟’茶鲜叶中分离出的花色苷为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6-(Z)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Z)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
关键词: ‘紫娟’茶 花色苷 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结构鉴定


“三区”科技服务对养蜂效果的影响
《蜜蜂杂志 》 2017
摘要:为评估"三区"科技服务政策对养蜂效果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罗平县开展"三区"科技服务4次,每次4~5天,合计培训人数59人次,调查培训前后养蜂人员制作王台数、移虫数、蜂王出房数、交尾成功数、新分出蜂群数以及获得蜂产品数量,以相关性分析评价科技服务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作王台数量增加到了91个/户,为培训前的6.57倍,移虫数量达到了76个/户,为培训前的7.82倍,蜂王出房数达到了60个/户,为培训前的5.76倍;交尾成功的蜂王达36个/户,为培训前的4.52倍,蜂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率为87.98%。通过人工育王后获得蜂蜜斤数与王台制作(R=0.434)、移虫(R=0.473)、蜂王出房(R=0.479)、交尾成功(R=0.564)、分出蜂群(R=0.558)呈正相关性,P<0.05,说明培训能有效增加蜂蜜的产量。结论,以"理论+实践+蜂农"结合政策扶持为指导,如发放一定数量的标准化蜂箱、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在"三区"服务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整体推进,中蜂科学养殖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耐抽薹萝卜杂交种子高产技术
《长江蔬菜 》 2017
摘要:导读:通过多年试验实践,从播种时间、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去杂、授粉、采收晾晒等方面总结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耐抽薹萝卜杂交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种子产量达909 kg/hm2。萝卜(Raphanus sativus)属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根菜,原产于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国,古名菲,别名菜头、芦萉、莱菔、罗卜,也有人称其为"土人参"。我国年种植面积约为120万hm2,总产量达2 683万t[1]。萝卜种子年需求量较大,为36万t。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