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EST-SSR标记对三七选育品系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三七选育品系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比较,为三七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和他人开发的17对EST-SSR引物,对来自4个不同区域的17份三七选育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结果:在17份三七选育品系中一共扩增出136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78,Nei′s基因多样性H0.139,Shannon多样性指数I0.208。选育品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82,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7份三七选育品系和屏边三七被划分为4个大类群,其中17份三七选育品系被分为3个类群,屏边三七单独在一个类群。结论:通过集团选择后,从相同栽培居群内筛选出的不同品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以用EST-SSR标记来检测集团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三七 EST-SSR标记 选育品系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种质对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春性小麦产量遗传增益的贡献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历史品种产量潜力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小麦育种水平。2007—2009连续2年度将来自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的代表性59个品种分别种植在四川成都、云南丽江、甘肃武威和新疆昌吉,在肥水供应充足、控制病虫害和倒伏的条件下分析了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品种的产量随育成年份显著增加,年遗传增益分别为0.73%、0.34%、0.58%和1.43%。产量遗传增益四川品种表现与产量构成因子关系不密切;云南品种主要表现为减少穗数和增加穗粒数;甘肃品种主要表现为增加穗粒数;新疆品种主要表现为增加主穗粒重和收获指数,并与成熟期提早及株高降低有一定关系。各地区品种中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均来自CIMMYT种质,其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CIMMYT种质的引进和有效利用,在四川和云南,CIMMYT种质的主要贡献是提高品种的条锈病抗性;而在甘肃和新疆,其被利用的主要特性是矮秆、高产、穗粒数多及广泛适应性。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CIMMYT种质

云贵高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引导和深化云贵高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贵高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南盘江、金沙江、怒江、乌江及清水江流域海拔1600m以下的丘陵、坝区与河谷盆地;生产上,种植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花生深加工能力弱;受生态条件所致,花生品质属食用中蛋白、油用低脂肪花生区,O/L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该区东部、西南部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偏高,O/L比值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同时,花生品质与海拔高程有关,海拔愈高,品质指标值愈低。垂直高差大的地形和立体的气候条件影响着花生品质质量。

关键词: 云贵高原 花生 现状特征 花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印度家蚕品种2041和2042改良现行家蚕品种山河×锦绣性状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引进家蚕品种山河×锦绣多年推广使用后,出现退化,特别是品种抗性下降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复壮。本研究以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为理论依据,采用杂交导入的方法,利用抗性强的印度家蚕品种2041和2042改良现行家蚕品种山河×锦绣的性状,以期达到在保持山河×锦绣的优良性状的同时提高其抗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山河B改×山河A)×锦绣,在品种改良的各个阶段品种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综合成绩表现符合试验设计目标。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顶羊肚菌出菇试验初探

中国食用菌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3种因素对尖顶羊肚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火土、杨树浸泡液对羊肚菌出菇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当用4 kg杨树枝浸泡液喷洒时,出菇量最高,平均每堆出菇重量为1.34 kg;当施用2 kg石灰时,出菇重量达到0.849 kg;当施用4 kg火土时,出菇量达到1.089 kg,各因素的刺激作用顺序为杨树浸泡液>火土>石灰。

关键词: 尖顶羊肚菌 出菇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初步分析

遗传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蛋白进行分析,为明确该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文章应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v3.0和PSORT,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软件TMHMM-2.0和THUMBUP,GP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I Predictor,亚细胞器中蛋白定位分布预测软件TargetP v1.01,对已经公布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全基因组22 658个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晚疫病菌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671个为潜在的分泌型蛋白,占编码蛋白总数的3.0%。其中有45个分泌蛋白有功能方面的描述,其功能涉及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与激发子类似的分泌蛋白,它们可能与晚疫病菌的毒性有关。

关键词: 晚疫病菌 信号肽 分泌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插方法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生长一般都有极性,只能进行正向生长,但有的植物的极性生长能暂时被打破,并能重新调整其生长方式,甘薯就属于这类植物。对玉溪本地板栗甘薯品种进行水平压藤法、斜插法和倒斜插法3种不同移栽方法对甘薯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压藤法能增加甘薯的产量,倒斜插法能增加甘薯的有效分枝。

关键词: 甘薯 扦插方法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云光109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光109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外引优质不育系N95076S与自育恢复系云粳恢7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好,着粒密,高产稳产,落粒性适中,米饭适口性好,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适宜在云南海拔1 600~1 900 m粳稻区作一季稻栽培。2011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云光10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桐子居群种子表型变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桐子8个居群种子表型进行研究,测量种子长度、宽度、重量等11项形态学指标。种子表型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c.v.%=10.64~19.33,表型频率分化系数平均Pst=10.02%,表型方差分化系数平均Vst=14.27%,表明小桐子种子表型居群内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欧氏距离Q-聚类分析表明,种子表型分化基本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11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长度、宽、厚、周长和种子百粒重为小桐子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关键词: 小桐子 居群 种子 表型性状 变异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种技术不够成熟是制约杂交小麦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省1997年以来的制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不育系的制种特性是建立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云南以选育具有优良制种特性的不育系为重点,将温光敏两系法制种程序简单的技术优势与优良不育系选育、组合筛选、制种栽培技术以及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较简易、高效、实用的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即父母本同期分播、分收+人工辅助赶粉+常规小麦高产繁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杂交小麦制种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为杂交小麦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 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