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农产品加工 》 2018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通过总结HPLC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HPLC在蔬菜中的几种农药残留检测的结果。
蛋白质酶水解物的功能特性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 2018
摘要:蛋白质的酶水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和多肽,其中多肽的含量最高。多肽不仅具有与蛋白质相类似的功能特性,而且还有蛋白质无可比拟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蛋白质酶水解物所具有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性质,以及所具有的抗氧化、降血压、抗菌等生物活性,并为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6个木薯品种在云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西部林业科学 》 2018
摘要: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以木薯品种GR911、SC124、SC205、SC8、SC5、GR4为试验材料,在云南6个不同气象条件及海拔的木薯种植区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的比较。结果表明:木薯主茎粗受降雨量影响,株高、主茎高度、鲜茎叶重受降雨量及海拔影响较大,鲜薯个数受积温、年均温的影响,单株产量主要受平均温的影响,木薯的收获指数则受平均温、降雨量、海拔的综合影响。各试点适宜推广的品种分别为:勐海县SC124、SC205,沧源县GR4、SC124,元谋县SC124、SC8,畹町镇GR4、GR911,隆阳区SC205、SC5,元阳县GR4、GR911。
32份木薯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和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号’、‘H588’、‘桂热3号’、‘H873’和‘H971’;抗病种质为:‘F556’、‘H502’、‘GR911’、‘C-4’、‘F10’、‘南植188’和‘H47’。对其中14份抗棕榈疫霉根腐病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8号’、‘GR911’、‘F556’、‘C-4’、‘H360’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
几种食用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筛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木薯品种,为在生产上推广种植鲜食木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试验方法,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SC9、GR891、SC201、沙田木薯、ZM8229的出苗率、生长发育、节点数、节点距、产量、淀粉含量。【结果】SC205(CK)发芽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SC201生长最快,其次是GR891,最慢的是SC9;SC205(CK)的节点数最多,节点距最短,SC201节点数最少,节点距最长;SC9产量最高,比SC205(CK)增产9.14%,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以沙田木薯产量最低;淀粉含量SC201最高,为30.35﹪,其次是GR891,为30.12%,分别比对照增加32.71%和31.71%。【结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木薯品种是SC9,其次是GR891和SC201,沙田木薯和ZM8229居中,最差的是SC205(CK)。
咖啡3种主要育苗方法及技术要点
《热带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随着中国咖啡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咖啡种植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黄金时期。为使咖啡生产者对咖啡的育苗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系统论述了3种主要的育苗方法及其技术要点,以期为咖啡产业的育苗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4种药剂对甘蓝黑斑病病原菌的防效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 2017
摘要:通过4种不同药剂对甘蓝黑斑病病原菌防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依次为50%施得益锰锌·氟吗啉(1:600)>50%施得益锰锌·氟吗啉(1:1000)>10%苯醚甲环唑(1:600)>10%苯醚甲环唑(1:1000)>65%惠乃滋(1:600)>65%惠乃滋(1:1000)>50%多菌灵(1:600)>50%多菌灵(1:1000)>无菌水。因此,50%施得益锰锌·氟吗啉(1:600)对甘蓝黑斑病病原菌防效作用较好。试验结果在以后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叶片采摘量及采摘时间对华南205木薯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木薯不同叶片采摘量及采摘时间对木薯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试验方法,测定木薯叶的不同采摘量、不同采摘时间对木薯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茎叶重、单株鲜薯重及鲜薯淀粉含量、收获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木薯叶的不同采摘量对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茎叶重及单株鲜薯重等5项生长性状影响大,方差分析及F测验结果显示均为极显著差异,不同采摘时间对株高、单株鲜茎叶重及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所有处理的单株鲜薯重均较对照有所增加,种植3个月后,每次采摘量为1/3,每30 d采摘1次处理的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叶重、单株鲜薯重等生长性状指标达到最大值,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也达到最大,而且获得的叶片量在所有处理中排位为第三,为最优处理。【结论】种植3个月后,每次采摘量为1/3,每30 d采摘1次为华南205的最佳采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