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distribution(模糊匹配)
113条记录
云南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发生及其与田间种群的相关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云南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越冬虫源特征及其与田间种群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0-2015年,对云南省主要稻区白背飞虱的越冬虫情进行田间调查;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行程6 000 km联合对滇西、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等10县20个稻区进行了实地越冬调研。【结果】云南省各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主要集中在23?57?N以南,海拔高度为1 608 m以下的稻区。同一稻区白背飞虱越冬虫口密度波动较大,一般在1 200头/667 m2之内,以若虫和成虫越冬,且若虫占总越冬虫量的97.33%,主要聚集在有水源的再生稻、稻桩、落粒苗和早稻秧苗上。本地越冬种群密度(越冬虫量)与秧田虫量、移栽期虫量、孕穗期虫量、大田总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稻区本地越冬虫源数量对白背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形成贡献十分有限。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越冬种群 发生 分布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的影响

甘蔗糖业 2018

摘要:通过调查自然种群接虫方式下的螟害蛀孔数,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螟害蛀孔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分布特点,明确不同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螟虫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螟害蛀孔在蔗茎上均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抗虫品种聚集中心在第4~5节,感虫品种聚集中心则在第6~7节;在不同甘蔗品种上,螟害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螟害蛀孔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其数量和聚集强度与品种抗性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等级的甘蔗品种螟害蛀孔聚集原因不同。不同甘蔗品种螟虫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抗性甘蔗品种上的螟虫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感虫甘蔗品种上的聚集除环境因素外,还与螟虫或甘蔗自身生物学习性有关。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大螟 黄螟 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域磷素面源污染产生与输移空间分异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甶于面源污染物从坡面产生后至向流域出口输出过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在河道迁移过程发生的沉降衰减,基于污染物产生与输出空间分布识别关键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高原湖泊洱海典型小流域,以子流域为空间分析单元,采用经实测数据验证后的定量模拟工具-SWAT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流域面源磷产生与输出的空间分布及差异,评估河道迁移过程对两者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面源流失磷产生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子流域流失磷的产生强度在1.52~1.82kg/hm~2之间变化,高强度区主要集中在有坡耕地分布的水文敏感区和植被覆盖度差的土壤侵蚀敏感区;不同子流域流失的磷经河道迁移后发生了-25.6%~21.6%的变化,导致流失磷的输出与产生空间分布出现差异,较高产生强度区,磷流失高输出强度区缩小为土壤侵蚀敏感区;不同子流域流失磷经河道迁移后发生的不同变化受流失磷产生强度与径流迁移时间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流域 面源磷 河道迁移过程 空间分布 SWAT模型

西双版纳州转地蜂场与成年橡胶林的分布规律

蜜蜂杂志 2017

摘要:西双版纳州种植的大面积的橡胶林,为养蜂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蜜源。为了调查该地区转地蜂场的分布与橡胶林种植面积的规律,笔者于2016年4-5月调查了景洪至大勐龙方向转地蜂场数量,以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划分图及201 4年橡胶林面积图相拟合。结果发现蜂场分布与成年胶林的面积相重叠,两蜂场间隔约2 km,且集中在过境的二级允大公路边,山区几乎没有。在景洪至大勐龙方向蜂群采集密度合理且有偏向密集趋势,而深山林区如勐腊西南区蜜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 橡胶林 转地蜂场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植烟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关系及主要养分的空间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云南主要植烟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变化及与其他土壤养分的关系,利用GPS技术采集196个云南烟区土壤样品,运用地统计学、经典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Kriging插值法分析云南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特征、丰缺评价、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涵盖缺乏、偏低、适宜、偏高和丰富所有范围,总体上属适宜水平,平均值为24.21 g/kg,变异系数为38.04%,属中等变异,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36.13%;文山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红河、昆明、保山和曲靖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碱解氮的增加而升高,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有机质含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氯离子>有效硼>有效镁>有效钙;烟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氯离子和速效磷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为斑块状分布态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从文山的东部和保山的西南部向中部及南部减少,碱解氮从文山的东部、昆明的西部和保山的西南部向中部及南部逐渐减少,速效磷从昆明的西北部和保山的北部向中部及南部逐渐减少,氯离子从红河、文山的中部和昆明、曲靖的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

关键词: 植烟土壤 有机质 地统计学 空间分布 灰色关联分析 云南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茎线虫病研究进展

生物安全学报 2016

摘要:水稻茎线虫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能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在我国水稻茎线虫属于检疫对象。该病害在孟加拉国、印度及缅甸等危害严重。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水稻茎线虫病原、形态、分布、症状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茎线虫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检疫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水稻茎线虫 发生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天牛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2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和m*-m)测定其空间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该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其呈均匀分布,建立了桑天牛越冬幼虫抽样数公式(N=t2(1.0097m-0.1971)/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0.2n±0.4405),该模型可为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桑天牛 越冬幼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树杜鹃种群空间分布及生命表分析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主要的大树杜鹃分布区域腾冲县进行调查分析,大树杜鹃空间格局采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验,其值为1.27,属成群分布,其种群结构特征为:从大树杜鹃幼树、中树、大树分布趋势和种群年龄结构图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呈稳定增长的格局;从静态生命表来看,大树杜鹃种群在第1径级死亡数量最多,第2径级以后死亡率逐渐减少,个别径级由于总的个体数量已不多,死亡数量较少,但死亡率却呈现较高的水平;平均生命期望值(ex)在第7径级(30 cm

关键词: 大树杜鹃 种群特征 高黎贡山 空间分布 生命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部分地区荞麦根结线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面积的迅速增加,根结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荞麦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于2014年对西南10个地区17个乡镇秋播苦荞麦根结线虫的分布、发生种类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危害荞麦的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3种,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田间根结线虫种群大多数为单一种群,23.5%的样品为南方根结线虫与爪哇根结线虫(或花生根结线虫)组成的混合种群。调查发现前作为烟草或马铃薯的地块,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严重,平均被害株率为6.0%~77.5%,病情指数为1.4~26.1,而前作为玉米的荞麦根结线虫则较轻,被害株率最高为16.0%,相应病情指数为2.3。

关键词: 荞麦 根结线虫 种类鉴定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及种群数量动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甸刺玫是云南香格里拉特有的极危植物和著名的高山花卉。通过对其分布及种群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绘制了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图及基于株高和冠幅的年龄结构图,编制了相应的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绘制了相应的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除人工引种保存的69株个体外,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在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沿硕多岗河的狭长型地带内,现有自然分布点44个,植株562株,其中幼苗61株。大多数分布地点仅有1至几株成年植株,几乎没有更新。个体数多的分布点中植株的表型变异较大,花型、瓣性和花色等丰富。中甸刺玫Ⅱ龄级至Ⅴ龄级的个体数较多,幼苗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年龄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但长远来说处于衰退状态。中甸刺玫的死亡率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加,株高结构中存活数在Ⅱ龄级最高,冠幅结构中存活数则在Ⅲ龄级最高,随着龄级的增加存活数降低。

关键词: 中甸刺玫 分布 年龄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