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蔗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云南30个县(市)1971-2010年气候要素资料,研究云南甘蔗主产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蔗区年均日照、风速、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和水汽压等气候要素在不同的县(市)间存较大的差异。一年中,日照最长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的12月、1月、2月、3月。降水量在各月中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少雨干旱,降水量呈现滇西偏多,滇南偏少的特点;30个县(市)的平均气温在一年中呈近似正态分布,夏季的3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四季中温度差异最大的是冬季,最小的是夏季;蒸发量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的6个月。


烟粉虱成虫在不同木薯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木薯上一种重要的害虫,为明确烟粉虱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Lα-m回归模型和Z-V模型对烟粉粉虱成虫在不同木薯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薯上的烟粉虱成虫在密度较低时呈现均匀分布,密度高时聚集分布,且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在木薯叶层上的分布总体呈现数量上层>中层>下层,在SC11、GR4和SC124上烟粉虱成虫密度较大,SC8上密度最低。


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入侵植物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对入侵地冬春农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危害严重,是世界公认的麦田恶性杂草。近年来,小子虉草在云南省大面积暴发危害,且种群不断扩张,严重威胁农田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安全。然而,我国目前除作者前期开展了初步研究外,尚少见其他研究报道,给其预警与防控带来较大困难。本文根据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作者前期研究结果,首先综述目前小子虉草在世界的空间分布,从种间竞争、化感作用等方面分析其对农作物的危害原因;并从小子虉草的生物学特性、种群遗传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环境的可侵入性4个方面,综述分析其种群入侵扩张的成因,同时介绍了国外关于该入侵物种的防除方法。最后结合我国小子虉草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今后的研究建议。本文通过介绍小子虉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和种群的入侵扩张机制,对该物种的早期预警、限制传播以及入侵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决策者掌握了解小子虉草和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小子虉草 空间分布 入侵扩散机制 防治对策


磷矿区废弃地植物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磷矿区16种植物在环境净化应用中的潜力,通过采集昆阳磷矿区废弃地土壤及植物样品,对植物不同器官N、P、K营养元素、土壤及植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具有优势的修复植物,为磷矿区植被修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对P的富集能力优于其他植物,可作为富集P的优势植物;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作为重金属Cu富集的优势植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770、2.806;旱冬瓜、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作为富集重金属Zn的优势植物,富集系数为1.205、1.855、1.833、1.557。因此,旱冬瓜、金竹、云南红豆杉、响叶杨为磷矿区适宜的修复植物材料。


黄花蒿氮、磷、钾、钙、镁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中草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黄花蒿植株干物质累积规律,以及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并为制定黄花蒿科学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花蒿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功能构件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钙和镁的量。结果移栽后前40 d为黄花蒿幼龄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移栽40~100 d为营养生长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叶片及枝;移栽100~180 d为生殖生长期,其中100~140 d为生殖生长前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及花蕾,140~180 d为生殖生长后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枝和种子。黄花蒿幼龄期营养元素累积量最低;营养生长期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开始增加,主要分配于叶片和枝;生殖生长前期仍主要分配于叶片,但开始向花蕾转移;生殖生长后期主要分配于种子。黄花蒿干物质总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生育期氮、钾、镁、钙、磷总累积量比约为4.21∶4.17∶0.74∶0.63∶0.24。结论黄花蒿幼龄期应少施肥,以减少养分流失;移栽40~140 d,黄花蒿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应及时追肥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尤以氮、钾和镁肥为主;磷、钙和镁在100~120 d需求较大,应尽早施入及在现蕾期喷施速效钙镁磷肥,以保证花蕾的分化和种子的形成。


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区域差异,在云南省烟草种植区域内,选择代表性植烟土壤进行剖面各层次土壤样品采集,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含量范围、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植烟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达10.21kg/m2,植烟土壤类型中红壤有机碳密度较高,紫色土和黄壤有机碳密度较低。(2)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黄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22.35%;红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在17.67%~49.60%,红壤有机碳密度较为稳定。(3)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总孔隙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烟土壤有机碳氮质量比(C/N)在1.58~14.00,有机碳磷质量比(C/P)在1.26~34.08,红壤的C/N和C/P比值较大。


麻疯树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
《热带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麻疯树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功能综合性树种。本文概述了麻疯树资源的用途和地理分布,以及我国麻疯树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为麻疯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