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distribution(模糊匹配)
113条记录
云南马铃薯A病毒分布及其外壳蛋白分子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马铃薯A病毒(PVA)分布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2007年至2011年分别从云南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及滇南马铃薯种植区采集381份马铃薯样品,进行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阳性样品共43份,其中滇西北22份,滇中17份,滇东北4份,滇南未检出。对带有PVA的部分样品进行电镜负染色观察,电镜下观察到长约750 nm、直径约15 nm的线状粒子。根据已报道的PVA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带毒样品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807 bp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并对其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地区PVA分离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100%,依据不同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云南PVA分离物与中国福建分离物(AF483279)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进化簇。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分析表明,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

关键词: 马铃薯A病毒 分布 外壳蛋白 系统进化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冬作区马铃薯考察报告

中国马铃薯 2012

摘要:通过对南方三省六县冬作马铃薯生产、销售的考察,归纳出南方冬作区马铃薯生产、销售特点,提出存在的种薯、品种、晚疫病、霜冻、劳动力成本、价格波动、土壤、滥用农药和激素、涝灾等问题,总结出需要马铃薯界进一步关注的七个问题。

关键词: 马铃薯 南方冬作区 生产 销售 种薯 品种 晚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资源调查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龙胆为云南重要道地药材,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对云南省38个县市龙胆资源分布范围及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滇龙胆在云南省除昭通、德钦和西双版纳外,均有分布,适宜生境为海拔1350~2500m的荒坡或林下。所测种群滇龙胆根粗为0.33~0.44cm,根长7.03~19.79cm,根数为6.34~19.40,根生物量为0.27~1.40g,根中龙胆苦含量为3.56%~5.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玉溪、昆明、楚雄等产区外,文山、怒江种群滇龙胆质量也较好,具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目前野生滇龙胆生境遭到破坏,资源量锐减,亟待保护,本研究调查为云南滇龙胆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建议和基础数据。

关键词: 滇龙胆 野生资源 云南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茶树 地理分布 形态多样性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Citrus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柚喀木虱 分布 形态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分布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7个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对2008年采自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的30个白叶枯病样本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菌株可分为9种致病型,Ⅰ型为优势群,Ⅴ型为毒性群。菌株DL08-19在上述7个鉴别品种上的病情反应模式为RRRRSSS(R为抗,S为感),有别于曾报道过的所有菌株致病型,故推断它为一个新型菌株。

关键词: 粳稻 云南高原稻区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鉴别品种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蔗糖产业布局及发展对策

甘蔗糖业 2011

摘要:食糖是仅次于粮棉油的大宗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蔗糖产业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的优势区域,促进了蔗糖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对策,即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快小型机械研制,加强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 蔗糖产业 布局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老挝北部九省主要农作物优势分析与区域布局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老挝北部九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在此,搜集了老挝北部9省2003年至2005年的资料,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状况,借此对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进行区域布局,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 比较优势 布局 老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总结了茶组植物研究成果,明确了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查清了云南茶组植物种及变种的数量及名称,为茶树资源分类、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 茶组植物 分布 种和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布朗族地区种植的地方稻种及其分布特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4个县选择20个布朗族聚居村的622户布朗族农户,采用参与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种植的地方稻种,分析村级和户级水平的地方稻种分布特点。共调查收集到地方稻种资源53个,其中有色稻种和糯稻种各14个(各占26.4%)。318户种植地方稻种,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51.1%;种植地方稻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30.0%;种植地方稻种的村级丰富度平均为5.64,最高达9;而户级丰富度平均为1.29,最高达4。种植地方稻种的村级均匀度平均为0.548,户级均匀度平均为0.172。地方稻种数量在调查县间差异显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7个(50.9%)>临沧市双江县17个(32.1%)>普洱市墨江县9个(17.0%)>保山市施甸县0个。在乡镇级水平上,拥有地方稻种资源最丰富的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22个,然后依次为临沧市双江县邦丙乡9个、临沧市双江县大文乡和普洱市墨江县景星乡均为8个、勐海县布朗山乡5个、墨江县新抚乡1个。各地区种植地方稻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复杂的农业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多样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 布朗族 地方稻种 分布特点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