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苹果主要病毒与类病毒的调查与检测
《中国果树 》 2018
摘要: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昭通、马龙与丽江3个苹果产区主栽品种叶部病毒病与果实锈果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叶部病毒病与果实锈果病在云南省3个产区都有发生,不同产区与品种发生有明显差异。应用ELISA与RT-PCR方法检测来自以上3个产区苹果主栽品种的主要病毒与类病毒带毒率,结果显示:苹果花叶病毒(ApM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与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分布普遍,在昭通、马龙与丽江3个产区均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苹果茎沟病毒(ASGV)只在昭通、丽江产区检出;不同品种对不同病毒与类病毒具有不同的检出率,苹果锈果类病毒检出品种最多,检出率也最高,苹果花叶病毒次之,苹果茎沟病毒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分别只在少数品种检出,检出率不高。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建立无病毒种苗检测体系、指导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 苹果花叶病毒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锈果类病毒 云南 品种


6个番茄新品种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当地种植品种‘满田2199’为对照(CK),对引进的6个番茄品种(‘汉姆1号’‘汉姆7号’‘凯文’‘永丰103’‘番茄1503’‘图腾’)进行适应性研究,对参试品种的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汉姆7号’单果重225.17 g,比对照品种高31.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8%,比对照品种高65.85%;维生素C含量27.6 mg/100g,比对照(CK)高87.76%。‘汉姆7号’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怒江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怒江干热河谷区域5个木薯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广西引进的GR3(CK)、GR4、GR891、GR911、新选048共5个木薯品种各项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宜怒江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GR4主茎粗与其他4个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GR911与新选048的第一分枝高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GR3与其他4个品种在株高、单株鲜茎叶质量、单株鲜薯质量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GR4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均为最优,综合排名第1,适宜作为加工型及饲用型品种;GR891品质表现优异,综合排名第2,适宜作为食用型品种。


柚子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品质差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4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4个品种柚子果实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为椭圆形,与其他3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3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108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C含量最低,其他3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TSS、TA、TSS/TA和维生素C含量均与果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TSS、TA、TSS/TA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合9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种百合营养成分的差异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食用百合为材料,对百合鳞茎中的多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百合在营养元素含量上差异较大。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兰州百合14.58 mg/g,最低的是卷丹9.74 mg/g。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是川百合最高,龙牙百合最低。4种百合中P、Mn、Cu元素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卷丹的Cu、Zn、Na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3种百合,其中Na元素的含量甚至是龙牙百合的2.3倍,可能与其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相关。选择食用百合栽培种类时,其鳞茎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可作为筛选依据。


不同小粒咖啡品种叶锈病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咖啡锈病是小粒咖啡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探讨小粒咖啡锈病田间分布情况,首先对不同品种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Lα-m回归模型和Z-V模型对叶锈病在‘P1’、‘P4’、‘PT’、‘维拉萨奇’、‘卡杜拉’、‘卡杜埃瑞吉纳’、‘卡杜埃44’7个咖啡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叶锈病在咖啡品种上总体呈现聚集分布,不同咖啡品种之间平均每叶病斑数有差异,其中‘卡杜埃瑞吉纳’、‘卡杜埃44’发病较重,且病斑发展速度快,‘P4’病斑平均值最小。该病害在咖啡叶层上的严重度分布总体呈现下层>中层>上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