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木瓜环斑病毒南瓜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在云南省采集到的5份南瓜病样中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ring spot virus,PRSV)。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确定云南省南瓜病毒病原种类,并为下一步转基因育种提供抗性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了5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番木瓜环斑病毒石屏分离物(PRSV-SP)和番木瓜环斑病毒蒙自分离物(PRSV-MZ)的CP基因长873nt,编码290个氨基酸,番木瓜环斑病毒峨山分离物(PRSV-ES)、番木瓜环斑病毒版纳分离物(PRSV-BN)和番木瓜环斑病毒宾川分离物(PRSV-BC),3个分离物CP基因长867nt,编码288个氨基酸。PRSV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6%以上。与国内外17个分离物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8.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5%~99.6%。其中PRSV-SP和来自于越南分离物PRSV-V47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达到了最高,而5个分离物与来自于巴西(PRSV-BR)、美国(PRSV-USA)、墨西哥(PRSV-Y)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0%。
雪莲果中甲霜灵、异菌脲和除虫脲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分析试验室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莲果中甲霜灵、异菌脲和除虫脲农药残留量。通过乙腈提取,固相萃取(SPE)净化,Hypersil Gold(4.6 mmi.d.×250 mm,5μm)柱,V(乙腈)∶V(20 mM NH4Ac)=70:3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进行分离,进样20μL,24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添加回收率为78.4%~92.1%;RSD分别为3.6%~6.3%;甲霜灵,异菌脲和除虫脲检出限分别为0.05,0.04,0.02μg/mL。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方百合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分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在露地栽培(光照100%)、棚膜栽培(光照80%)、遮阳栽培(光照30%)3个光照处理下,对百合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分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弱对百合形态特征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单叶面积、茎生根上,对单位叶面积(比叶重)也表现出极显著影响。随着遮阳环境的加剧,胁迫百合对各功能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调整,相对提高了百合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同时也相对降低了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其突出表现在总叶干重和鳞茎干重上。但不同品种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来看,提伯、索尔邦较为敏感,西伯利亚相较适应这种变化,但无论光照强弱,百合的生物量分配仍然主要集中于叶片上(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0%左右)和鳞茎上(占地下部分生物量的70%~90%)。
滇重楼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Ⅰ)、1-O-(β-D-葡萄糖基)-(2S,3S,4E,8E)-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E),8(E)-十八二烯-1,3-二醇(Ⅱ)、β-蜕皮激素(Ⅲ)、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Ⅳ)、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Ⅵ)和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微生物菌剂处理农业废弃物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福贝、德力施两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固体农业废弃物稻草、甘蔗渣、塘泥、猪牛粪等。微生物菌剂处理稻草、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发酵腐熟时间缩短;作物施用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农业废弃物堆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此外,还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水稻02428×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抗玉米大斑病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的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单基因Ht1、Ht2、Ht3、HtN处于不同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对大斑病抗性的基因效应不同。通过单基因Ht1、Ht2、Ht3、HtN与同一水平抗性自交系以及与不同水平抗性自交系组配,研究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在控制病斑数量、面积、病斑扩展速度、产孢量和潜伏期等方面的单基因、多基因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抗性单基因HtN处于F1代杂合状态时,控制病斑数和病斑面积的效应最强;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湿培48 h病斑全部能产生分生孢子,且处于同一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Ht1控制产孢量的效应最强;Ht1处于中水平、Ht3处于高水平和HtN处于低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强;而Ht2处于高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弱;抗性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下,控制潜伏期多表现超亲现象,HtN控制病害潜伏期比其它单基因显著。
以水稻“云恢290”为背景的导入系的构建及筛选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考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双抗性较好的资源,为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后代的筛选提供参考。同时对用籼型优质软米品种“云恢290”为受体材料,以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杂交,2~3次回交,2~3次自交,所构建的约2510份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了抗稻瘟病、抗旱、耐寒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的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批有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新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并选育了2个新品种,其中有1个已通过品种审定。
中国软米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的选育及在毗邻国家的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云光14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光敏核不育系(PGMS)蜀光612 s与抗寒优质强恢复系云恢808配组而成的软米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7.65~12.35 t/hm2)、米质优(可达国家优质稻谷2级标准)、口感软、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0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10月通过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