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氮量与施肥方式对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设计了不施肥、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增施氮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对青笋各个时期的生长性状和产量都不利;常规施肥和增施氮肥处理的施氮量过剩,增施的氮肥并未显著提高青笋生长性状和产量,增施氮肥处理对青笋的苗期生长还有抑制作用;优化施肥处理因有机肥的施用量少,优化施肥的青笋采收期株高在4种处理中并未达到最优。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建议施肥量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与氮肥比例,有利于氮肥在土壤中的保留,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中韩粳稻品种在高产环境下的产量潜力研究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 2009
摘要: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功能性成分含量及稳定性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的水稻品种,并明确其适宜的生态条件是水稻功能性育种和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选用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水稻Oryza sativa L.粳籼品种(系)21个,按粳籼品种(系)分组后分别在云南粳籼稻区10个点种植,比较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其产量、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变异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供试11个粳稻品种(系)产量的平均值为8485.0kg/hm2,变化幅度为4129.8~10159.2kg/hm2,其中以HIPj1最低。10个籼稻品种(系)产量变化范围在380.1~7995.6kg/hm2,其中以W229最低。滇农S-1/毫梅、滇农S-1/滇靖8号、功米6号、文稻1号/IR36和RS21属于高产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粳稻平均GABA的含量在108.7~157.1mg·kg-1之间,平均值为128.9mg·kg-1;其抗性淀粉含量在0.48%~0.73%之间,平均值为0.62%。籼稻品种的平均GABA含量在86.1~186.9mg·kg-1之间,平均值为133.04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2.33%~19.75%;其平均抗性淀粉含量为0.18%~2.52%,平均值为0.85%。其中滇农S-1/毫梅、功米6号、银光、HIPi1和文稻2号/IR36属于高GABA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滇农S-1/毫梅、65-36/云粳136、功米6号、RS21和滇屯502/双籼稻属于高RS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参试品种的GABA和RS的变异,籼稻大于粳稻。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产量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生态条件


灯盏细辛相关性状与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43份灯盏细辛资源的6个数量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盏细辛单株干重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花数>株高;野黄芩苷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丛芽数>冠幅>花数>基生叶高度>株高;总咖啡酸酯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基生叶高度>丛芽数>花数>株高。建议将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作为灯盏细辛单株选择的重点标识性状。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云南丘北小椒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云南丘北小椒主产区长期盲目施肥现象突出,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施用,养分比例极不平衡,致使辣椒产量和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本文以丘北小椒(Capsicum frutescensL.)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丘北小椒生育过程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以及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提高辣椒产量,推荐施肥处理(Opt,每公顷施N 300 kg,P2O5150 kg,K2O 300 kg)产量为2338.34 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9.36%;辣椒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其吸收量因生长期不同而异;N、P和K利用率最高处理为75%Opt,N为14.23%,P为1.24%,K为11.36%,其次为推荐施肥(Opt),合理施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氮磷肥料的流失,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