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花椰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花椰菜在不同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花椰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情况下,造成花椰菜严重减产,然而,在每公顷施N 450kg,P2O5225kg,K2O 337.5kg的情况下,却没有造成花椰菜减产;花椰菜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其吸收量因生长期不同而异;合理的氮、磷、钾配比能提高氮、磷化肥的利用率,氮、磷、钾施用量为推荐施肥用量(Opt)的75%(每公顷施N 225 kg,P2O5112.5 kg,K2O 281.25kg),其N、P利用率却高于Opt,N为31.44%,P为6.2%,分别比Opt提高27.9%和18.5%,从而降低了氮磷肥料的流失,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干花制作工艺与保存方法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干花是利用自然植物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形成的观赏花材。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和风韵,及造花的使用随意、保存持久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具有丰富的干花原材料,原料来源广且花朵硕大、花型多姿、花色艳丽;同时,中国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所具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使干花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了解干花工艺的制作和保存方法,为《干花》行业标准的制定做好前期工作基础。干花从制作工艺划分,主要有自然干燥法、常温压制法、沙(硼砂)干燥法等8种方法;保存方法需做到防潮和防褪色等6项措施。


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为了找到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同一玉米品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低,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但由于每公顷有效株数较少,土地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补偿不了每公顷穗数减少的损失,所以产量偏低。随着密度增加,个体发育虽然受到一定影响,穗粒重开始下降;但由于群体发育较好,公顷穗数增加的多,因公顷穗数多而增加的籽粒产量远远超过因穗粒数减少而降低的产量。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时,个体发育受到了严重限制,产量反而降低。76 380株/hm2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


番茄品系产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对11个番茄育种品系选取与单株产量有关的5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果型番茄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小果型番茄(var.cerasiforme)的单株产量与单果重、花序数和每花序果数关系密切,每花序果数是最重要的产量因素;大果型番茄(var.vulgare)的单株产量与每花序果数和单果重关系密切,单果重是最重要的产量因素。


工业大麻种衣剂的筛选
《中国麻业 》 2006
摘要:用4个大麻专用种衣剂和6个其它作物种衣剂对云南推广使用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种子进行包衣,经筛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的种衣剂或药种配比量,对出苗有影响。各种衣剂处理对植株生长及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试验优选出了3个种衣剂及其相应的药种比,红种子大麻种衣剂1#(药种比1:50)、12%甲硫悬浮液(药种比1:50)、中国农大大麻种衣剂(药种比1:80),它们对“云麻1号”安全、有效,有显著保苗和增产作用。


不同海拔下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2002~2004年度云南省甘蓝型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对参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的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植株高度、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以中海拔为最高,较低和较高的海拔均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单株的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在高、低海拔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中等海拔较小;有效分枝和每角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中等海拔较高,高、低海拔均较低。不同海拔下各经济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变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有效分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