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硼钼锌单施及配施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桶栽试验,研究B、Mo、Zn单施和配施对甘蔗新台糖1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B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糖分、重力纯度和简纯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甘蔗的还原糖含量、纤维分;增施Mo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增产效果良好,但也会增加甘蔗的还原糖、纤维分的含量,降低甘蔗的重力纯度和简纯度;Zn较有利于甘蔗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增产效果不如Mo明显,改善品质的效果比不上B。试验还表明,B、Mo、Zn配合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7.1%;2种微量元素配合时以B、Mo配合最佳,其产量与B、Mo、Zn处理差异不显著,以B、Mo、Zn和B、Mo的增糖效果较好,分别比对照增糖26.16%和30.55%,但B、Zn配合的效果最差,甚至比不上单施B和Zn的效果好。成茎率除单施B和Mo、Zn配合施用有降低成茎率的趋势外,其他处理都有增加成茎率的趋势;无论是单施还是2种、3种微量元素配施对甘蔗茎径的影响都不显著(除B、Zn配合)。增施微量元素对甘蔗的茎长没有明显的影响(除Mo、Zn比对照显著低)。


花毛茛块根规模化繁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毛茛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在昆明地区对花毛茛块根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2.5℃低温处理30d的种子,其萌芽率达87%,种子苗成活率达83%;3对真叶的种子苗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88%,长势最好;12月上旬最适宜种子苗定植,种子苗成活率为93%,剪除花枝,块根围径可增加2~3 cm;种子苗定植株行距10 cm×10 cm可使病害感染率控制在5%以内,收球率达96%,块根围径达到5~8cm;落苗后控水5d采收块根,块根腐烂率控制在1.5%以下;室内风干干燥,可避免块根再次萌芽和腐烂。


云南省松茸产业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产业跟踪调查、定点社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贸易、市场、产业、竞争力4个方面调查了云南省主要松茸产区的产业链现状,总结了该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正确认识云南松茸业的现状和未来,促进云南松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双图标在油菜区试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双标图对细胞核不育两系、细胞质不育三系及纯合基因型等9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区试中的产量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9个参试种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是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99F108D、99F105D、99F103D和H03006;丰产性较好、稳定性差的是细胞质不育三系组合99F044D、99F099D、99F036D;丰产性差、稳定性好的是纯合基因型花油6号;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差的是纯合基因型KT01。初步得出结论:在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下,考虑到丰产性和稳定性有机结合,应较好地发展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


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6个组合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F100D、99F089D等5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对照品种云油杂1号和花油3号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云南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油菜产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5个组合中,以99F089D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最好;2000F100D的产量优势极显著,适应性好,这2个组合可在其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