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型西瓜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选择2个小型西瓜品种红小玉和黄小玉,研究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营养体生长阶段,小型西瓜植株的干物质主要在叶中积累。抽蔓期、第一雌花期和500 g果实膨大期是植株干物质积累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增施肥料来满足植株快速增长的需要。西瓜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很少,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多,氮的吸收高峰期出现在第一雌花期和500 g果实膨大期。坐果后对磷的吸收增多,开花结果后对钾的吸收较多。西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分配在结果前主要用于叶的发育,其次是茎的生长,坐果后,逐渐转向果实的发育。


云南地方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与地理生态差异(英文)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5个稻作区或16个地州的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583份糙米P,K,Ca,Mg,Fe,Zn,Cu和Mn含量,并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及其地理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83份糙米8种矿质元素含量为P>K>Mg>Ca>Fe>Zn>Cu>Mn,多样性指数为P>Mn>Cu>K>Mg>Zn>Fe>Ca。滇中一季籼粳稻区是高Ca(164.86μg/g),Fe(38.33μg/g)和Zn(39.03μg/g)糙米的分布中心,尤其是大理和楚雄州糙米的Ca(205.88,223.33μg/g),Fe(87.89,121.45μg/g)和Zn(44.13,39.33μg/g)含量在云南16个地州中最高。思茅地区是云南低磷、低钾和低镁糙米含量的分布中心;红河和文山州是云南高钾和高铜糙米的分布中心。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和德宏州是云南地方稻糙米基于8种矿质元素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是糙米磷含量的遗传多样性中心,这与基于云南地方稻种形态、同工酶和SSR标记确定的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有一定的相似趋势;这是本文中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些结果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糙米矿质元素(特别是磷)含量的多样性与稻种的遗传和基因多样性可能有某种相关。


小细胞团为受体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非洲菊基因转化体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非洲菊叶柄基部的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匀浆将其切割成小细胞团,再利用该小细胞团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GUS基因转化。标记基因GUS的转化及转化愈伤组织的X-G luc染色证明了该方法可以高频率地(>80%)获得转化愈伤组织;通过对转化愈伤组织的再生培养,获得了8株X-G luc染色阳性植株;转化植株的PCR检测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进一步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基因组中。
关键词: 非洲菊 小细胞团 β-葡糖酸苷酶(GUS) 基因转化


云南食用玫瑰的微量元素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云南食用玫瑰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玫瑰比普通蔬菜含有更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进一步开发食用玫瑰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快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介绍农业科研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推广使用过程,分析其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的作用.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利用研究Ⅰ.农艺性状的表现及遗传多样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