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的光温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在人为控制光长条件下,在云南省水富县海拔300 M、700 M 2个试点,对38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4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中-弱类型;5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长-弱类型;11份不育系材料属于中-中-弱类型;1份材料属于中-中-中类型;7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强-短-中类型.


云南植烟红壤不同施肥条件下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分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参照TERCHENEK和OADES的方法,对云南几种主要植烟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植烟红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大小呈现以粉粒级为主的特征,土壤有机碳主要结合在粉粒级复合体中,不同粒径复合体量的差异与耕作施肥有关.在0~20 CM耕作层,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相比,同种土壤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相比,直径<0.002 MM粘粒复合体量有增高趋势,同时直径>0.002MM复合体量降低.通过计算红壤直径<0.002 MM粘粒级复合体与直径0.01~0.25 MM粗粉细砂粒级复合体的比值,称为复合体解离度,长期大量主施化肥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复合体解离度高于化肥配施秸秆、有机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土壤.


青洋参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覆土厚度和贮藏时间对青洋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洋参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在20~25℃之间;种子对光的敏感性不强,无光照比全光照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对pH值的适应范围很宽,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2 cm;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


不同海拔下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2002~2004年度云南省甘蓝型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对参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的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植株高度、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以中海拔为最高,较低和较高的海拔均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单株的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在高、低海拔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中等海拔较小;有效分枝和每角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中等海拔较高,高、低海拔均较低。不同海拔下各经济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变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有效分枝。


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农药残留量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利用3种微生物菌剂(福贝、大地旺、榕风)对蔬菜废弃物分别进行好氧和厌氧堆沤无害化处理,研究蔬菜废弃物中农药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无害化堆沤过程中好氧发酵提升温度和保温的性能更优于厌氧发酵;好氧发酵中液体质量与渣质量的比值高于厌氧发酵;和对照相比,福贝、大地旺、榕风3个好氧处理下的甲胺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8.13%、59.06%、63.16%,乙酰甲胺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4.87%、70.42%、77.21%;而厌氧处理降解效果则不明显.


以反季节生产优势促进云南外销蔬菜发展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云南具有周年生产与供应各类蔬菜的独特气候、地缘、边贸优势.利用云南部分低海拔河谷、平坝地区冬春丰富热量提前栽培喜温蔬菜和利用部分高海拔地区交通沿线附近山区、半山区夏秋延后栽培的喜冷凉蔬菜,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早二好"和"堵淡补缺"特殊优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利用反季生产优势促进云南蔬菜外销,是提高菜农效益和做大做强云南蔬菜产业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