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8个主栽玉米品种(甜糯888、云糯6号、云瑞999、云瑞6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05、云甜玉2号)为试验材料,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在玉米植株的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8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根冠比、SOD、POD和MDA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4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指标性状进行了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相同指标性状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和不抗旱3类,其中云瑞47、云优105、云甜玉2号3个品种具有较强抗旱能力,云瑞6号、云瑞88和云瑞999具有中等抗旱能力,而甜糯888、云糯6号抗旱性差;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各形态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综合D值均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依据;干旱胁迫至开花期,只有株高、叶面积、SOD和Pro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干旱胁迫至灌浆期,只有地上部鲜重、株高和MDA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无论在苗期、开花期或灌浆期,综合D值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单一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某品种的抗旱性。


海藻肥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瑞8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施用尿素与海藻肥对玉米云瑞8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是影响云瑞88号产量最关键因子,另外产量还与出籽率、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用尿素和海藻肥显著提高了云瑞88号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和产量,而施用尿素与海藻肥2个处理间除了穗位高外,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可用海藻肥代替尿素,形成环境友好型玉米海藻肥施肥技术模式。


玛咖鲜根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系统理论,分析了11个不同海拔高度下玛咖的鲜根重与主要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从鲜根重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序可以看出,与鲜根重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依次是膨大根粗、茎粗、叶宽、叶柄长、覆盖面积、叶长、功能叶小叶数、根数、总叶数、膨大根长、主根长、茎长。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从与鲜根重关联密切的前3个性状来看,膨大根粗与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关联密切;茎粗与膨大根粗、总叶数、叶柄长、茎长、叶宽和叶长关联密切;叶宽与覆盖面积、主根长、膨大根粗、叶长和膨大根长关联密切。对于膨大根粗和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是主导因素,对于叶宽,覆盖面积、主根长和膨大根粗是主导因素。


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道地性及产地的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的道地性及产地进行鉴别研究。测试了11个县13个种植点的136株三七主根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Omnic8.0软件计算了每个样品红外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分别采用1 800~700cm-1光谱范围的红外光谱数据和二阶导数光谱数据,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对三七的道地性进行判别研究,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对三七道地性的识别效果更好,回判正确率为100%,预测正确率为93.4%。采用交叉验证法检验了模型的稳定性,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外推性验证。用二阶导数光谱数据结合相同的判别方法对三七的产地进行识别,比较了不同光谱范围和不同训练样本数建立的模型判别效果,每个种植点选择8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采用1 500~1 200cm-1光谱范围的数据建立的模型判别效果较好,回判正确率为99.0%,预测正确率为76.5%。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道地性的识别效果好,有望成为实际中鉴别三七道地性的新方法;对三七产地的识别有一定的效果,可作为三七产地鉴别的一种新思路。


甘蔗成熟期叶片中果胶酶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然脱叶性不同的易脱叶型和难脱叶型甘蔗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甘蔗成熟期不同叶位叶片、叶鞘、叶痕中果胶酶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甘蔗成熟中早期,易脱叶型品种+2叶、+5叶和+10叶位叶片、叶鞘、叶痕中果胶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在各个成熟阶段,易脱叶型品种+10叶位叶鞘和叶痕中果胶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不同成熟期易脱叶型品种自然脱叶率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2叶、+5叶和+10叶位叶片、叶鞘、叶痕中果胶酶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成熟中早期,+2叶叶片、+5叶叶片和叶鞘中果胶酶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叶叶鞘和叶痕,+5叶叶痕,+10叶叶片、叶鞘、叶痕中果胶酶活性与自然脱叶率显著正相关。


水稻不同基因型耐低磷分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低磷胁迫下植株总吸磷量、单株籽粒重、相对根体积等将耐低磷种质对低磷的适应机制分为5类:根系扩展适应型、低浓度适应型、奢侈型、植株利用高效型、被动适应型。在进行耐低磷种质筛选的时候应选择植株利用高效型(单位磷能产生较高生物量或经济产量的基因型),即植株磷绝对吸收量低但产量不低。本试验筛选出7份植株利用高效型品种,分别为捻大粒、双城糯、有芒小红板稻、麻谷子、老爷胡子、承德京租、糯子,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提供可靠的资源。


不同等级昭通乌天麻与其他产地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测定及比较
《中国现代中药 》 2015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等级、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97);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不同等级的乌天麻中,天麻等级越高天麻素含量越高。一等乌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为0.82%,而四等乌天麻含量仅为0.32%。而不同产地同一等级的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大别山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为0.94%;湖北宜昌、陕西洋县两个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分别为0.66%、0.60%,云南丽江和大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较低,仅为0.45%和0.44%。结论:不同的等级和不同的产地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均有影响。


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与农户粮食消费的演变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CSSCI
摘要: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 桑苗快繁技术取得成功
《蚕学通讯 》 2015
摘要:云南省桑树良种繁育一般采用嫁接方法,嫁接方法占用时间长,成本高,新品种应用推广的速度慢,对产业作用小。为改变云南传统的桑树育苗技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研究找出一套生根率高、出苗率高、育苗时间短、成本低、规模化育苗及易操作的快速育苗技术。该项技术育苗发根率达到94.0%,成苗率达到89.2%,有二级侧根,根的发育较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