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基因克隆(模糊匹配)
55条记录
滇龙胆GrGPPS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中草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幼叶中克隆单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rGPPS,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根据三年生滇龙胆转录组GrGPP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GrGPPS cDNA序列,并进行TA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GrGPPS,转入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在37℃、1.0 mmol/L 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结果 GrGPPS cDNA全长1 107 bp,编码36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rGPPS基因是异戊烯基合成酶家族的成员;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GPPS与金鱼草AmGPPS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GEX-4T-1-GrGPPS重组质粒,获得稳定的pGEX-4T-1-GrGPPS原核表达体系。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克隆了GrGPPS基因,建立pGEX-4T-1-GrGPPS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纯化和鉴定GPPS蛋白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GrSLS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滇龙胆幼叶裂环番木鳖苷合酶基因,命名为GrSLS1(GenBank登录号KF94119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rSLS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560bp,编码519个氨基酸;GrSLS1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9.33kD,pI为8.9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rSLS1蛋白属于SLS家族成员,其N端含有一跨膜螺旋区域(10~32);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GrSLS1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SLS1与帽柱木MsSLS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GrSLS1,对GrSLS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rSLS1基因功能及通过在龙胆中过表达该基因提高龙胆苦苷含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GrSLS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CsA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茶叶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 DNA-AFLP技术研究了紫娟茶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在幼嫩叶中高表达的差异片段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再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 DNA,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18个氨基酸,含有2个AP2结构域,与多种植物APETALA2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AP2亚族,命名为Cs AP2。茶树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茶树花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茶树 APETALA2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桔梗PgF3′5′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花朵中分离克隆了1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F3′5′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gF3′5′H(GenBank登录号JQ403611)。PgF3′5′H基因全长1 787bp,包含1个编码532个氨基酸长为1 599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PgF3′5′H基因蛋白与其他物种的F3′5′H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包含有CYP基序、Ⅰ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保守性序列,以及一段类似于风铃草F3′5′H蛋白的9个氨基酸的特殊区。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gF3′5′H的表达量随着花朵发育和花色素的出现而呈递增趋势,在花发育第四阶段的蓝色花蕾中达到最高,而在叶中不表达。研究推测,PgF3′5′H基因可能在中国桔梗蓝色花色素的生化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桔梗 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GrCYP450-1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中草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滇龙胆幼叶中克隆萜类合成相关酶基因GrCYP450-17,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根据滇龙胆转录组中GrCYP450-1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GrCYP450-17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进行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GrCYP450-17,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结果 GrCYP450-17 ORF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rCYP450-17基因是CYP714家族成员;蛋白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CYP450-17与番茄SlCYP450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GEX-4T-1-GrCYP450-17重组质粒,获得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克隆了GrCYP450-17基因,建立其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纯化GrCYP450-17蛋白、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GrCYP450-17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TIR1基因的克隆及在组织器官和扦插生根过程的表达分析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转运抑制应答因子1(TIR1)作为生长素的受体,在生长素信号的感知与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插穗基部的皮部克隆到一个桑树TIR1基因,命名为MaTIR1(GenBank登录号:KJ787017)。该基因ORF全长1 758 bp,编码58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65.438 7 kD,等电点6.31,含有F-Box结构域和LRR结构域,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aTIR1在桑树的果、雌花、叶、芽、茎、根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部的表达量次之,在雌花的表达量最低,推测该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各组织器官行使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在桑树硬枝与绿枝的扦插生根过程中,MaTIR1在不定根原基形成期与不定根伸长期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不定根的形成。

关键词: 桑树 转运抑制应答因子1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组织器官 扦插 不定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HMG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利用cDNA-AFLP技术获得的"紫娟"茶树幼嫩叶与成熟叶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sHMGS(GenBank登录号为JQ390224)。CsHMGS全长1 829bp,开放阅读框1 401bp,编码467个氨基酸,经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CsHMG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参、橡胶树、春花和喜树的HMG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7%、86%、87%和87%,含有HMGS蛋白保守序列,表达特性分析发现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高于幼嫩叶片。

关键词: 茶树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抗逆相关基因ERF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茶叶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ERF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结构域AP2/ERF,与多种植物ERF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ERF基因受低温、乙烯、脱水、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21.1、22.6、2.6和2.2倍。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茶树ERF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熟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芽,而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且相当,花和种子中表达极低。推测该基因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

关键词: 茶树 ERF基因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冷诱导基因RAV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RAV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361个氨基酸,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AP2和B3,与多种植物RAV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RAV基因受低温、乙烯、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5.8、10.0和1.9倍。在成熟叶片、芽、嫩茎中RAV基因表达量相近,花蕾和嫩根中表达较低,而在种子中不表达。推测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以及在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茶树 RAV转录基因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克隆的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是家蚕黄茧形成的关键因子。利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的5龄幼虫丝腺中克隆了编码CBP的基因cDNA序列。序列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C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98bp,编码2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序列与从日本黄茧品种N4的丝腺中克隆的编码CBP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AB062740)序列相似性为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CBP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黄茧品种B黄2与日本黄茧品种N4的CBP基因CDS序列完全一致,编码蛋白也一样,证明黄茧品种B黄2的茧色不同于N4的茧色,并非是由CBP基因序列产生变异位点导致的,色彩的差异可能是受到黄茧系其它茧色形成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家蚕黄色茧 云南地方品种 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