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Determination(模糊匹配)
151条记录
云南荞麦轮纹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确定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对云南荞麦种植基地的荞麦轮纹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集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显微镜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短棒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对病原菌r 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10菌株的序列与Phoma herbarum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根据形态学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将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

关键词: 荞麦 轮纹病 发生 病原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40在云南高原粳稻的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关键词: Pi40 抗谱 稻瘟病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关键词: 燕麦 白粉病 鉴定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糖料甘蔗营养及重金属状况调研初报

甘蔗糖业 2017

摘要:通过取样检测我国糖料生产基地甘蔗的重金属和营养含量状况,为制定紧密联系生产的糖料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问卷和走访调查及取样检测3种方法,在我国糖料主产区广西和云南调查甘蔗生产情况,取甘蔗样本82份检测叶片的全氮、全磷、全钾,原料茎的铬(Cr)、镉(Cd)、铅(Pb)含量检测结果:8月份甘蔗叶片全氮平均含量为1.433%,全磷平均含量为0.186%,全钾平均含量为1.613%。甘蔗在11月份成熟期Cr平均含量小于0.5 mg/kg,Cd平均含量小于0.03 mg/kg,Pb平均含量小于0.2 mg/kg。

关键词: 甘蔗 营养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鲜天麻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山东科学 2017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鲜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1120高效液相系统,YMC-PEAK ODS-A column(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B;5~65 min,5%~40%B;65~80 min,40%~100%B;分析时间80 mins;流速1 m L/min;柱温25℃;进样量50μL。其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在94.20%~99.6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6%。在不同品种的鲜天麻中,6种成分的量存在差异,红天麻各成分含量稍高于乌天麻。同一品种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较高,腺苷和4,4'-二羟基二苄基醚含量均较低,且鲜天麻中提取的天麻素等6种成分在8 h内稳定。该方法分离效果与重复性好、快速、简便,能够为客观、全面地研究天麻药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麻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巴利森苷A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甘蔗品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利用3对SSR引物,对40份国外甘蔗品种进行品种鉴定。结果表明:同名种质除CP78-1628和Ti80-5同名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4和0.50相对较低外,其他同名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高,都≥0.95,平均0.93。聚类分析表明,除CP78-1628和Ti80-5两份种质出现分支外,其他种质分支都按照同名种质分别聚类。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P78-1628和Ti80-5为同名异种种质。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鉴定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分析试验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含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植物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方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通过与标准样品保留时间比较和检索NIST标准谱库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山茶油和辣木籽油含油酸(C18:1)较高,油酸含量分别为80.47%和71.90%;核桃油和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C_(18:2))较高,含量分别为60.75%和70.78%;香薷油和藿香籽油含α-亚麻酸(C_(18:3))较高,含量分别为47.13%和55.08%。橡胶树籽油中硬脂酸(C_(18:0))含量9.22%,油酸(C_(18:1))24.07%,亚油酸(C_(18:2))37.17%,α-亚麻酸(C18:3)19.72%,几种脂肪酸分布较为均匀。藿香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93.75%。辣木籽油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23.29%;辣木籽油中花生酸(C_(20:0))、二十碳烯酸(C_(20:1))、榆树酸(C_(22:0))和木蜡酸(C_(24:0))含量分别为3.94%、2.73%、6.41%和1.10%,均远远高于其他7种植物油相对应的脂肪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辣木籽油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云南植物油 脂肪酸 含量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星天牛中肠中内切葡聚糖酶的鉴定与酶活性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内切葡聚糖酶(Cx)是纤维素酶系中的主要成分,它包含多种同工酶,能够将可溶性纤维素水解成还原性寡糖。采用Native-PAGE技术对黄星天牛中肠中Cx进行电泳分离,结合LC-MS/MS技术对黄星天牛中肠中Cx种类进行鉴定,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星天牛中肠中含有多种Cx,通过结构域分析,确定为GHF5家族蛋白,有共同的保守区(IIYETFNEPT),Cx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0,且具有较广的pH值稳定范围,低浓度的Mg~(2+)与Co~(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Mg~(2+)与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可为黄星天牛降解纤维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天牛中肠组织的生理功能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黄星天牛 中肠 内切葡聚糖酶 鉴定 结构域 保守区 降解纤维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40在云南高原粳稻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关键词: Pi40 抗谱 稻瘟病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TOF/MS)联用技术用于指认乌天麻和红天麻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1120高效液相系统,YMC-PEAK ODS-A column(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B;5~65 min,5%~40%B;65~80 min,40%~100%B;分析时间80 min;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25℃;进样量50μL。最终指认了天麻提取物中的15种成分,其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在94.90%~99.81%之间,RSD<2.40%。在不同品种的天麻饮片中,6种成分的量存在差异,红天麻各成分含量稍高于乌天麻,一级乌天麻各成分含量高于二级乌天麻。同一品种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较高,腺苷和4,4'-二羟基二苄基醚含量均较低。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分离效果与重复性好、快速、简便,为天麻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麻 HPLC-ESI-TOF/MS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巴利森苷A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