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鸡瑽菌鉴定及最适菌株、培养基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鸡瑽菌(Termitomyces)野生种质资源,在广泛收集临沧鸡瑽菌菌株的基础上,通过测定ITS序列,结合Gen Bank已有序列,分析了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了最适菌株及其培养基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证明,供试菌株与Termitomyces属内的其他物种能很好地聚在一起,但又被分为明显的两大类和四小类。在YPD培养基上其生长特性存在差异,其中菌株4279表现最优,随后依次是2871与2878,而4288表现最差。菌株4279在供试的11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在牛粪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最快,达(0.77±0.04)mm/d,与在其他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之,ITS序列分析能够解决鸡瑽菌属种类混淆的问题,可用于真菌的分类鉴定;优良菌株427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50 g牛粪+20 g葡萄糖+15 g琼脂+2 g蛋白胨,培养基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大。


烟草苗移栽后室内与田间根结线虫幼虫侵染动态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结线虫是烟草栽培中引发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移栽初期易受多种根结线虫的侵染。检测植烟土壤中病原种群、侵染动态、二龄幼虫(J2)的数量,便于有效防控该病害。【方法】2013年秋采烤烟叶结束后采集病株根系和根际土壤,通过烟株根结中雌虫会阴花纹显微观察分析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比例;利用采集的病圃土用于室内烟苗移栽,从移栽后第6天开始至21 d检测幼虫侵染入根系的动态。进一步将室内检测结果与2014年在病圃烟田移栽后检测的侵染动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株根结内检测到根结线虫3个种群:花生根结线虫(52.6%),爪哇根结线虫(31.6%)和南方根结线虫(15.8%)。移栽烟苗前田间土壤50 m L中的平均J2数量为8.4条。检测了室内和田间移栽烟苗后的6~21 d根组织内J2,室内侵染高峰期所需的时间较短,且侵染率显著高于田间试验。【结论】烟田病圃中存在3种根结线虫,移栽烟苗前病圃土壤中仍检测到J2平均8.4条/50 m L,室内与田间移栽烟苗后J2侵入根组织内的时间较早。


HPLC同时鉴别与评价多种石斛
《亚太传统医药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准确、高效、方便的同时鉴别及评价多种石斛的方法。方法:以常见的六种石斛为研究对象,应用HPLC全轮廓指纹图谱技术,建立适合于大多数石斛的共有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石斛进行鉴别研究,对部分功能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种石斛图谱相似度介于0.747~0.933之间,标定出2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3个峰,分别为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聚类分析结果能对石斛做出有效鉴别,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能将全部石斛鉴别开;定量结果表明四类功能性成分柚皮素、石斛酚、毛兰素和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综合评价石斛质量的主要指标。结论: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计量学可实现石斛种类的准确鉴别和质量评价。
关键词: 石斛鉴别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3个红色砂梨新品种的果实氨基酸组分与含量分析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3个红色砂梨新品种的果实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分析,旨在为红色砂梨资源品质研究和生产上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脆‘’珍珠红’和‘彩云红’3个拟将大面积推广的红色砂梨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果实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3个中熟红色砂梨果实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均含有测定的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及8种其他氨基酸。3个品种果汁中氨基酸总量为2 083~4 118 mg·mL-1,其中含量最低的是红脆,最高的是珍珠红。【结论】不同红色砂梨品种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味觉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相较于其他2个品种‘,彩云红’品种更符合儿童生长发育果种中营养的需要,鲜味特性更突出,可以将此特性作为下一步果实品质开发的方向或为良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白及与2种近缘种的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测定研究
《中药材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白及、小白及和黄花白及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白及与两种习用药材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比较不同白及药材中多糖的含量,为白及替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3种植物根、假鳞茎、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及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3种植物不同的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假鳞茎、叶及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附近的薄壁细胞等细胞中.多糖在假鳞茎内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较少.不同种间多糖含量有差异,黄花白及多糖含量高于白及,小白及最低.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法是一套适用于研究和分析白及与其习用品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的技术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色稳定、结果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小白及与黄花白及有其习用的合理性,应对二者的安全性、药效等进行深入研究.


傣药“摆埋丁别”生药学鉴别研究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18
摘要:目的:对傣药"摆埋丁别"(灯台叶、糖胶树叶)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从原植物形态、药材形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紫外及红外光谱特征、HPLC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傣药灯台叶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结果:灯台叶原植物形态、药材形状、不同器官显微组织结构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分离度较好且斑点清晰;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吸收峰和光谱特征明显;鸭脚树叶碱、熊果酸、齐墩果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完善了灯台叶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所建立的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资源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 傣药 灯台叶 生药学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光谱 含量测定


11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抗病毒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11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TMV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 mg/m L时,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红花月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层提取物对TMV增殖有显著抑制(P<0.05)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47%、80.19%、94.57%;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钻叶紫菀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提取物对TMV有较强的钝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0.00%、76.38%、83.33%。TAS-ELISA检测表明,臭灵丹、风轮草、珊瑚樱、钻叶紫菀、益母草、拔毒散等植物提取物对普通烟K326内病毒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且明显好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叶圆片法 检测


1株巨大口蘑的鉴定及培养基中无机盐优化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从采集自云南临沧的野生口蘑子实体中分离获得菌株YAASM4295,利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以不同的无机盐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各筛选出2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种无机盐及其正交组合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到的菌株为巨大口蘑,供试无机盐对其菌丝生长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促进作用,其中0.1 mg·m L~(-1)MgSO_4、0.1 mg·m L~(-1)K_2HPO_4、0.05 mg·L~(-1)CoCl_2、0.05 mg·L~(-1)Mn Cl_2对该菌生长与生长势的促进作用最大,且与其它处理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4种无机盐协同作用对该菌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Mg SO4>CoCl_2>MnCl_2>K2HPO4;最佳组合为0.2 mg·m L~(-1)Mg SO4+0.1 mg·m L~(-1)K_2HPO_4+0.01 mg·L~(-1)MnCl_2+0.01 mg·L~(-1)CoCl_2。综上,该野生巨大口蘑菌株在各无机盐培养基组合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不同组合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这为其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