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黄花蒿
地膜栽培
露地栽培
性状
《云南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优良家蚕品种的选用、繁育和推广是提高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改善原料茧品质的有效手段。保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防止品种过早退化,对提高品种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家蚕品种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保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措施,为家蚕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性状
保持措施
《云南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经过近几年对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农桑系列及女桑对桑褐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通过栽桑区各品种感病率和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与温度、雨量等气候因素和品种叶片的特性联系较大。
关键词:
桑褐斑病
气候因素
品种
特性
《生态环境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原粳稻育种基本上以海拔高度开展育种研究,为了明确海拔变化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选用7个不同的品种(OrizasativaL.)分别种植在6个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法对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间的变异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对品质性状在海拔间的变异系数进行聚类和主成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变化对胶稠度、蛋白质、垩白率等影响较大;其次是整精米率;糙米率、粒长、精米率对海拔变化较迟钝,受海拔影响较小,主要受遗传因子的制约;直链淀粉含量在海拔间差异不显著,主要来自于品种间的差异,性状表现主要受品种遗传因子的制约,受环境影响小;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下,品种须注意海拔种植范围。
关键词:
粳稻
海拔
稻米品质
特性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粳25是用优质长粒具香味的云粳优2号为母本,高产耐寒的云粳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年10代选育而成。具有米质好(国标一级米)、高产、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的特点,食味品质好,米饭香味浓郁、冷不回生,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粳稻
优质
香米
耐寒
选育
特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仅从单一性状评价香料烟品种资源的局限性,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份香料烟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波贝达2-2、里拉544,BS4号、巴斯玛略维纳、丸叶、巴斯玛4号、依兹密尔12、巴斯玛11号品种间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对照品种柯玛蒂尼。不同性状与原烟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序列为:叶数>中部叶大小>下部叶大小>株高>上部叶大小。这一结果与田间选择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资源
香料烟
性状
《云南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小麦新品种云麦49(原编号012-2)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多年杂交选育而出的田麦新品种,组合为953-3317/33170.该品种于1999年至2001年由田麦选种圃提供参加产量鉴定试验,因田间表现突出,被提升参加2001年至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产量位居试验前列.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杂交选育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特性
特征
品种比较试验
鉴定试验
粮食作物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对荷叶离褶伞菌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栽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形态
特性
栽培方法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7
摘要:阐述了社区图书馆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特点
作用
建设
问题
途径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通过规范整理17 858份中国地方粳稻种资源的特征特性相关资料信息,中国地方粳稻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是粳稻种资源多样性集中的一个区域,故重点整合云南3141份地方粳稻种资源资料信息。针对稻种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尤其是红米等特种稻类型资源,利用G IS等手段分别从地理分布、早中晚稻、水陆稻、特种稻、抗性、米质等6个部分进行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摸清了中国特别是云南地方粳稻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分布和多样性的表现,其分析结果可为稻作各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中国地方粳稻资源
特征特性
评价
多样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