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微孢子虫是母蛾检疫的唯一对象,为探明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了解其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用患微粒子病的家蚕雄蛾与未患病雌蛾(各50只)进行交配试验,并统计分析交配后的感染率。结果表明:患有家蚕微孢子虫的雄蛾,能通过雌雄蛾交配把微孢子虫传给雌蛾,雌蛾微孢子虫检出率为66%,其交配传染率达78.57%,增加了各级蚕种因母蛾检测有微孢子虫而淘汰的风险系数。因此,蚕种生产过程中防微病工作很重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断幼虫期食下感染的途径,减少因雄蛾感病通过交配而传给雌蛾的概率,减少蚕种损失。


甘蔗野生血缘云瑞创新亲本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瑞2013系列创新亲本间相互杂交的68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锤度、株高、茎径、丛有效茎、单茎重5个性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9–928、云瑞05–628、云瑞10–559、云瑞10–648,云瑞09–525等超过双对照的21个材料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458、云瑞06–4337、云瑞05–785、云瑞05–160,云瑞05–770等17个材料;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有高产、高糖型组合云瑞09–928×云瑞05–285、云瑞05–628×云瑞06–4337、云瑞10–559×云瑞05–271、云瑞09–772×云瑞05–207、云瑞10–648×云瑞05–785等28个组合,高产型组合云瑞07–3082×云瑞05–407、云瑞08–954×云瑞05–207、云瑞10–896×云瑞05–207、云瑞06–4679×云瑞10–915、云瑞10–291×云瑞08–1287,高糖型组合云瑞09–754×云瑞05–285、云瑞05–785×云瑞07–1226。
关键词: 甘蔗 云瑞创新亲本 遗传力 配合力 蔗茎产量 糖产量


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5 CSCD
摘要:2012—2013年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15个聚合基因及67个我国生产品种或抗原材料在云南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间抗条锈性自然监测。结果表明:只有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表现慢锈。这些基因可在生产上重点利用。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
云南省新平县稻田土壤耕层养分状况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稻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对云南省新平县稻田土壤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53.80%的土壤偏酸,23.40%的土壤有机质偏低,24.20%的土壤碱解氮缺乏,39.20%的土壤缺磷,65.80%的土壤缺钾,22.60%的土壤缺硫,7.87%的土壤缺镁,85.27%的土壤缺硼,14.04%的土壤缺锰,37.67%的土壤缺锌。水稻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钾肥,以培肥地力,补施硼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辣木综合利用研究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从药用功能、水体净化功能、保健功能、饲料利用及食品开发、生物治理等方面,对辣木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辣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云南低纬高原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Liaceae)亚麻属(Linum),栽培亚麻分为纤维用型、油用型及油纤兼用型。云南纤维用亚麻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品种、轻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现象,因而通过栽培技术挖掘和发挥品种潜力,提高光、温、水、肥等利用效益,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文章根据以往和现有研究结果及生产实际,研究


金银花DNA去甲基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本文主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金银花转录组中获得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分别为LJDME1、LJDME2、LJDME3和LJDME4,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表达模式。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JDME1、LJDME2聚为一类,LJDME3、LJDME4聚为一类,与拟南芥中的DME关系更为密切。基因表达分析表明,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在变种间差异表达明显,LJDME1、LJDME2基因表达水平在红金银花中高于金银花,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金银花活性成分积累的过程,并且4个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金银花中DNA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