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云南省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的研究现状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条锈菌越夏规律、品种及小种变异、环境因素等流行体系作 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小麦条锈病 流行体系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分析了 1 6份和 1 4份代表云南不同生态地区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的遗传多样性。从 96对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分布于玉米基因组 1 0条染色体上的 6 1对引物和 4 3对引物 ,每对引物可以分别稳定地检测到 1~1 2个和 1~ 1 3个多态性片段 ,糯玉米共 2 2 6个 ,平均为 3.70个 ,片段大小介于 70~ 70 0bp之间 ;爆裂玉米共 2 32个 ,平均检测的多态性片段为 5 .4 0个 ,片段大小介于 6 5~ 4 90bp之间。糯玉米中检测出 1个等位基因 (allele)的引物有 9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1 4 7% ;检测出 1 1、1 2个等位基因的引物有 2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3 3% ;其余 5 0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一般在 2~ 7个 ,占所筛选引物的 82 0 %。爆裂玉米中能检测出 1个等位基因 (allele)的引物有 3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7 0 % ;能检测出 1 2个和 1 3个等位基因的引物有 3对 ,占所筛选引物的 7 0 % ;其余 37对引物能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一般为 2~ 9个 ,占所筛选引物的 86 .0 %。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云南糯玉米分为 3个类群和 5个亚群 ,云南爆裂玉米分为 3个类群和 4个亚群。这两种类型的玉米聚类结果与云南不同海拔地势的变化走向基本相符

关键词: 云南 糯玉米 爆裂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块茎性状的遗传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米拉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2个亲本(至少有1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杂交实生籽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马铃薯 遗传 块茎性状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小麦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了3个新型小麦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种衣剂具有促进分蘖和增加叶面积及穗数等综合功效,并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基本苗和产量,分析认为其具有防治小麦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的良好效果。就整体而言,供试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最好剂型为1#,最佳药种比为1:6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剂型和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关键词: 种衣剂 小麦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千层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中国种业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含量除虫菊素品种——云除1号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取适宜在云南推广的高含量除虫菊素优良品种,从国外引进的8份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aefoliumTrev)种质材料中,经组培快繁后,在云南省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等地开展了组培苗的种植与品种选育研究,并经产量测定、含量分析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从中选育出来的"云除1号"除虫菌的品种,其产量达120kg/667m2以上,除虫菊酯含量超过1.4%,杀虫效果为99.1%,接近植物杀虫剂CT系列标准2.5%功夫(EC)杀虫效果99.6%,并具有快速、高效、无毒等特点。

关键词: 除虫菊 除虫菊素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柳松茸滇As-018菌株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食用菌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柳松茸(Agro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现有资料 ,采用当地人员参与性考察调查方法 ,在 2 0 0 2年 10月和 2 0 0 3年 3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临沧地区 16个县 (市 )的 93个野生稻原生境进行了考察核查。发现原先记载的 93个野生稻分布点中只有 30个点还存在野生稻 ,同时又发现了 10个疣粒野生稻新分布点。现存野生稻分布点合计 4 0个 ,其中普通野生稻 1个点、药用野生稻 2个点和疣粒野生稻 37个点。这 4 0个野生稻点分布于 6个地区 (州、市 ) 16个不同的县 (市 ) ,其中 35个点集中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12个县 (市 )。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约 1334m2 ,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均约为 334m2 ,37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变幅较大 ,从少量几丛到 13340 0m2 以上 ;分布面积不少于 13340m2 且密度在中等以上的分布点全省只有 8个 ,这 8个点中有 4个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市 ,2个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 ,还有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有 1个分布点。

关键词: 野生稻 分析 分布 现状 云南 考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云南地方稻黄壳糯、紫糯及野生稻S72,S37等抗稗草效果与化感水稻品种AC1423(国际水稻所)、P1312777(美国农业部水稻研究所)进行比较,盆栽试验和植株浸提液生物测定结果与丁草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除草剂进行参照可较好地排除水稻对杂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竞争作用。化感水稻及野生稻,盆栽试验中施用除草剂丁草胺175 g/hm2后,化感作用受到抑制;150 mL蒸馏水提取25 g新鲜叶片的水提液培养稗草,加入200 mg/L丁草胺溶液后,对稗草根抑制效果表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对芽明显。

关键词: 水稻 化感作用 稗草 生物测定

高脂膜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长江蔬菜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