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 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 (Saccharumspon taneumL .)和 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 ,结果表明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低纬度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纬度类型 ,在相同的纬度范围内 ,随着海拔的升高 ,其多态性逐渐减少 ;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86份材料被划分为 8个不同群体 ,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结果初步证明了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可能起源于云南南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 ,而后逐渐向高海拔、高纬度的西北和东北部演化、扩散 ;提出了云南南部可能是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生态类型 RAPD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群体繁殖技术

昆虫知识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也是迄今研究认为抗药性发展最快、最为严重的农业害虫。害虫抗药性以及蔬菜害虫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使小菜蛾成为重要的实验昆虫。本文讨论小菜蛾室内群体繁殖技术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小菜蛾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栽培技术专家查询系统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云南蔗区的自然生产条件 ,以甘蔗科学栽培为基础知识 ,采用DET1 1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将各县基本情况、甘蔗品种、繁殖方法、甘蔗栽培技术、合理施肥、甘蔗轮间套作等内容为主要模块 ,以文字为主 ,配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与用户交互 ,研制成云南甘蔗栽培技术专家查询系统。表 1,参 4。

关键词: 甘蔗 栽培技术 模块 专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进一步证明了云南为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赤星病危害烤烟产量产值损失测定

植物保护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烤烟生长中后期 ,应用 40 %菌核净 5 0 0倍液人为控制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 ,形成不同危害梯度 ,以研究烟草赤星病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经试验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中上等烟产量损失率 (Y1)与病情指数 (X)的关系式 :Y1=0 15 16 +1 2 82 4X ;产值损失率 (Y2 )与病情指数 (X)的关系式 :Y2 =0 32 39+0 9831X。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产量损失 产值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抓住机遇 促进云南农业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各级领导为了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确立云南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提出促进云南农业持续 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机遇 西部大开发 云南农业 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 CML147× YML2 3具有最高产量 (85 12 .95 kg/hm2 ) ,杂交组合 YML10 2× YML12具有最低产量 (1486.0 5 kg/hm2 )。自交系 YML2 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90 .90 ) ,自交系 CML149(35 .19)和 CML147(30 .5 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而自交系 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66.2 3)。自交系 CML 140与 YML 1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95 .95 ) ,自交系CML 140与 YML 2 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86.31) ;而自交系 YML 12与 YML 10 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78.19)。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可初步将这 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 4个杂种优势群和 4种杂种优势模式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即披散型叶片不可能提供充足的灌浆物质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当前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需求,利用计算机、数据 库、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进行了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 科研管理 数据仓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蛋白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英文)

遗传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玉米种质的遗传关系及其杂种优势模式对玉米育种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国内自育成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黄粒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这 10个QPM优良系中有 5个来自CIMMYT的热带、亚热带系 ;5个为国内自育成的骨干系。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5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及广西自治区的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6 6×齐 2 0 5具有最高产量 (10 880kg/hm2 ) ,杂交组合长 6 31/ 0 2×中系 0 96 / 0 2具有最低产量 (5 496kg/hm2 )。自交系CML16 1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10 10 .5 3) ,自交系CML16 6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其次 (947.11) ;而自交系中系 0 96 / 0 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1119.98)。自交系CML194与忻 910 1/ 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1813.5 0 ) ,自交系CML16 6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12 72 .0 0 ) ;而自交系忻 910 1/ 0 2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6 70 .96 )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