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食用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指纹图谱鉴别分析

菌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种类、产地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牛肝菌特征成分的最佳条件,制备测试液并进行紫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牛肝菌样品的重现性、精密度和10h内稳定性的RSD(%)分别在0.09–1.81、0.11–1.92、0.06–2.33之间;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指纹特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菌盖和菌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4.797%和92.961%,能够反映样品的主要信息;SIMCA软件分析显示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化学成分积累不同。根据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光谱信息和主成分分析能区分同一牛肝菌的不同部位,鉴别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食用牛肝菌。

关键词: 牛肝菌 紫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杂交稻新品种在缅甸的品比试验

福建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对9个首次引入缅甸种植的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Ⅱ优63、D优63、旱优113和云光16号4个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伯山增产22.5%~83.7%,可多点示范种植。前3个品种产量高、综合表现好;后1个品种生育期短,可推广多季种植。

关键词: 杂交稻 品比试验 中国 缅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广二号三眠蚕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蚕桑通报 2014

摘要:三眠蚕的发生造成蚕食桑量减少,茧形变小,产茧量降低,如果是种茧育还会严重影响制种系数,降低产值。三眠蚕的发生与品种有一定的关系,品种不同,发生的比例略有不同。但任何品种,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如果催青处理不当、饲养条件恶劣均可发生三眠蚕。据调查,如饲育处理不当及环境不适宜,三眠蚕发生比例在5~8%,多者达20%以上。发生的三眠蚕中雄蚕占70%,雌蚕占30%左右。两广二号是一个四眠二化性四元杂交种,蚕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T百合新品种 ‘金门’

园艺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门’百合是以OT百合‘T11’为母本,‘D74’为父本,经过切割柱头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的OT百合杂种系切花新品种。花瓣黄色,花瓣中下部深黄色,花梗开张角度适中,花序紧凑,植株茎杆粗壮,直立性良好。生长势较强,具有较强耐热性,对盐碱土壤有一定耐受力,适种地区广泛。

关键词: 百合 OT杂种系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饲用情况调查

中国马铃薯 2014

摘要:选择云南省大春马铃薯主产区昭通、曲靖、昆明的10个县市和冬小春马铃薯的3个主产县为样本,对2013年农户马铃薯的生产及饲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32%,冬小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5%。基于调查结果推测,云南省马铃薯饲用的平均比例为26.7%,总量为320万t,占全省饲料总量的8.5%。发现在大春作区,马铃薯饲用比例较大,其中,饲用比例在30%以上的区域,主要在昭通市;饲用比例在10%至30%之间的区域,主要为曲靖、昆明的县市;饲用比例在10%以下的区域,主要是冬小春作区。

关键词: 云南省 马铃薯 饲料 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地枣园节水灌溉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地果园以金丝四号小枣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和评价裸地漫灌、直沟埋草引水沟灌、双排滴灌等3种不同灌水模式。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坡地枣园采用双排滴管具有高效节水作用,使水渗透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蒸散损失,能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枣园经济效益,实现干热河谷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果园 节水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娟茶与勐海地区紫芽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以紫鹃和勐海县各大叶群体品种茶园的紫芽茶为材料,对不同色度紫芽茶中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勐海茶叶种群中,不同颜色芽叶的茶树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和水浸出物差异较小,但叶片中氨基酸、水溶性糖、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13.68%、12.56%;试验所取样品均采自勐海县大叶群体品种茶园,但是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达到109.72%,且茶树芽叶颜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高低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紫娟茶 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花青素 勐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法优化玛咖含片配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玛咖含片配方,并考察玛咖含片的制备工艺及其实际配方生产中产品的性能。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玛咖含片的感官评价为指标,选出玛咖含片的最适宜工艺条件、并对最佳条件下产品的稳定性、重金属和微生物进行考察。玛咖含片口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玛咖粉为80%,红景天粉为12%,当归粉为6%,玛咖含片的口感综合指标为246、产品的各项重金属含量符合GB16740标准中的规定、保存12个月之间玛咖含片的色泽,外观形状,脆碎度,崩解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微生物也没有增加并其含量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稳定可靠,此工艺研究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810233796.X),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为其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玛咖含片 红景天 正交试验设计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果1号果桑初夏大田硬枝扦插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了提高果桑扦插育苗成活率,降低育苗成本,探索育苗的实用技术,于初夏运用头年生采果后的果桑枝条,采用地膜覆盖、遮阳网遮荫2种处理方式进行大田扦插试验,结果显示,遮阳网覆盖处理的扦插成活率和出苗率更高,地膜覆盖处理的扦插成活率较低,但其苗木生长势更好。

关键词: 云果1号 大田 硬枝扦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因子对黄芩次生代谢产物及无机元素的影响及黄芩道地性分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在全国范围内分单株采集的92个黄芩根及对应的92个黄芩根际土样品,检测黄芩次生代谢产物、药材及根际土中无机元素含量,结合道地药材空间分析数据库中的环境数据,开展生态因子对黄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及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黄芩中多数化学组分与纬度成负相关,而与温度成正相关,21个化学组分总体呈现低纬度地区含量高于高纬度地区的趋势.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黄芩中黄芩苷与纬度的负相关关系.发现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过高(除Mg和Ca外)总体上不利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基于21个组分的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黄芩分为2组,指出黄芩的道地性并不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小区域,在从内蒙赤峰到陕西太白一线均适宜黄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黄芩的适生区和潜在的道地产区.

关键词: 黄芩 生态因子 道地药材 道地性 地理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